全外顯子測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基因組學研究的技術,主要用于檢測編碼區域的變異。然而,除了單核苷酸變異(SNVs)和小插入/缺失(indels)之外,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也是影響基因功能的重要因素。CNVs是指基因組中某些區域的拷貝數增加或減少,可能導致基因劑量效應,從而影響表型。
Conifer(Copy Number Inference From Exome Reads)是一種專門用于從WES數據中檢測CNV的工具。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Conifer進行WES數據的CNV分析。
首先,確保你的系統上已經安裝了以下軟件:
Conifer可以通過以下命令從GitHub上克隆并安裝: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byzovlab/Conifer.git
cd Conifer
python setup.py install
你需要準備以下數據:
Conifer使用RPKM(Reads Per Kilobase per Million mapped reads)值來標準化測序深度。首先,你需要為每個樣本生成RPKM文件。
conifer rpkm --probes probes.txt --input sample.bam --output sample.rpkm.txt
其中,probes.txt是目標區域的BED文件,sample.bam是測序數據的BAM文件,sample.rpkm.txt是輸出的RPKM文件。
如果你有多個樣本,需要將它們的RPKM文件合并成一個矩陣。
conifer merge --input sample1.rpkm.txt sample2.rpkm.txt --output all_samples.rpkm.txt
使用合并后的RPKM文件運行Conifer進行CNV檢測。
conifer analyze --probes probes.txt --rpkm all_samples.rpkm.txt --output analysis_results.hdf5
從分析結果中生成CNV調用。
conifer call --input analysis_results.hdf5 --output cnv_calls.txt
cnv_calls.txt文件包含了檢測到的CNV區域及其拷貝數狀態。每一行代表一個CNV事件,包含以下信息:
你可以使用R或其他可視化工具對CNV結果進行可視化。Conifer提供了一個R腳本來生成CNV圖譜。
library(Conifer)
cnv_data <- read.table("cnv_calls.txt", header=TRUE)
plotCNV(cnv_data)
你可以根據CNV的大小、拷貝數狀態等條件對CNV調用進行過濾。
conifer filter --input cnv_calls.txt --output filtered_cnv_calls.txt --min_size 1000 --max_size 1000000
Conifer還支持比較多個樣本之間的CNV差異。
conifer compare --input cnv_calls.txt --output comparison_results.txt
如果RPKM值波動較大,可能是由于測序深度不均勻或目標區域覆蓋不均。建議檢查BAM文件的質量,并確保目標區域文件準確。
Conifer依賴于Python 2.7,如果你的系統上安裝了Python 3.x,可能需要使用虛擬環境來運行Conifer。
virtualenv -p /usr/bin/python2.7 conifer_env
source conifer_env/bin/activate
Conifer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能夠從WES數據中檢測CNV。通過本文的介紹,你應該能夠使用Conifer進行WES數據的CNV分析,并對結果進行解讀和可視化。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在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豐碩的成果!
注意:本文假設讀者已經具備基本的生物信息學知識和命令行操作技能。如果你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建議參考相關軟件的官方文檔或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