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entOS 系統中,telnet
命令用于通過 Telnet 協議連接到遠程主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telnet
命令行參數:
基本連接
telnet <hostname> <port>
: 連接到指定的主機和端口。選項
-8
: 允許使用 8 位字符資料,包括輸入與輸出。-a
: 嘗試自動登錄遠程系統。-b <hostname>
: 指定遠程主機的別名。-c
: 不讀取用戶專屬目錄里的 .telnetrc
文件。-d
: 啟動排錯模式,顯示詳細的調試信息。-e <escape_character>
: 設置用于進入命令模式的轉義字符。-E
: 啟用對 escape 字符的轉義。-f
: 與 -F
參數相同,用于指定登錄腳本文件。-F <filename>
: 指定一個文件,其中包含發送給遠程主機的命令序列。-k <domain>
: 在連接被關閉后繼續使用 Kerberos 認證。-K
: 不自動登錄。-l <username>
: 指定要登錄的用戶名。-L
: 允許輸出 8 位字符。-r
: 使用類似 rlogin 的方式處理本地用戶名。-x
: 啟用 X11 轉發(需要遠程主機支持)。-X
: 禁用 X11 轉發。-y <term>
: 設置終端類型。-z
: 在連接打開后進行數據傳輸模式的協商。請注意,Telnet 協議本身不安全,因為它以明文形式傳輸用戶名和密碼。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建議使用更安全的 SSH 協議替代 Te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