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backlog(連接隊列)的產生原因主要與網絡通信和系統處理機制相關。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
網絡數據包處理機制:
- 當數據包從網卡接收后,會先進入內核態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會經過多個緩沖區和隊列,包括backlog隊列。中斷上下文中的數據包會被放入次級backlog隊列,等待進程上下文處理。
-
同步機制:
- 為了保護共享資源(如socket狀態數據),Linux內核使用了鎖機制。中斷上下文和進程上下文通過這種鎖機制接力處理數據包,從而確保數據一致性。
-
系統負載:
- 當系統負載較高時,處理數據包的速度跟不上接收速度,可能導致Ring buffer溢出,從而增加丟包率和backlog積累。
-
TCP連接管理:
- TCP連接的建立和維護需要時間,期間會占用backlog隊列。具體來說,半連接狀態的數據包會放在SYN queue中,全連接狀態的數據包會放在Accept queue中。
通過理解這些機制,可以更好地進行網絡故障排查和系統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