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統下管理Oracle數據庫的安全,可以遵循以下步驟和策略:
用戶和角色管理
- 創建用戶和角色:使用
CREATE USER
和CREATE ROLE
命令創建用戶和角色。
- 授權:使用
GRANT
命令為用戶分配權限,實施最小權限原則,只授予用戶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權限。
- 角色管理:通過角色管理權限,避免直接授予用戶權限。
網絡安全
- SSH遠程連接:使用SSH協議進行遠程連接,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 網絡加密:使用SSL/TLS加密客戶端連接,實施SQL*Net加密。
- 防火墻與網絡隔離:將數據庫服務器置于DMZ后,限制網絡訪問(IP白名單)。
數據保護
- 透明數據加密(TDE):對表空間、列級數據進行加密。
- 備份加密:加密備份數據,確保備份數據的安全性。
- 數據掩碼:使用Data Redaction動態掩碼敏感數據,實施靜態數據掩碼用于測試環境。
審計與監控
- 啟用審計功能:使用
ALTER SYSTEM SET audit_trail
啟用審計跟蹤并記錄到數據庫中。
- 細粒度審計(FGA):實施細粒度審計,記錄用戶對數據的操作。
操作系統級安全
- 補丁管理:定期應用CPU和PSU更新,確保系統補丁的最新性。
- 安全配置:使用Oracle數據庫安全配置評估工具(DBSAT)進行安全配置。
- 密碼策略:實施密碼復雜性要求,定期更換密碼。
備份與恢復
- 安全備份策略:加密備份數據,離線存儲備份介質,定期測試恢復流程。
- 災難恢復:實施Data Guard物理或邏輯備用數據庫,確保數據的可恢復性。
高級安全選項
- Oracle高級安全選項(ASE):包括網絡加密、強認證服務等。
- Oracle數據庫保險庫(Database Vault):實施職責分離、多因素授權等高級安全措施。
其他安全措施
- 數據字典保護:啟用數據字典保護,僅允許SYSDBA用戶訪問數據字典基礎表。
- 限制DBA組中的用戶數量:使用
userdel
命令刪除多余的DBA組中的操作系統用戶,僅保留一個Oracle安裝用戶。
- 設置數據庫口令復雜度:修改相關profile,設置密碼復雜度。
- 數據庫用戶口令生存周期:設置賬戶口令的生存期。
- 限制具有數據庫超級管理員(SYSDBA)權限的用戶遠程登錄:禁止具有SYSDBA權限的用戶從遠程登錄。
- 開啟數據庫審計:啟用數據庫審計功能,記錄對數據庫的所有訪問。
- 設置數據庫監聽器密碼:為數據庫監聽器的關閉和啟動設置密碼。
- 配置可信IP地址訪問控制:通過數據庫所在操作系統或防火墻限制,只有信任的IP地址才能通過監聽器訪問數據庫。
- 數據庫連接超時:在某些應用環境下可設置數據庫連接超時,比如數據庫將自動斷開超過15分鐘的空閑遠程連接。
- 網絡傳輸數據加密:使用Oracle提供的高級安全選件來加密客戶端與數據庫之間或中間件與數據庫之間的網絡傳輸數據。
- 設置最大連接數:根據機器性能和業務需求,設置最大連接數。
通過上述措施,可以顯著提高Linux系統下Oracle數據庫的安全性,保護數據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惡意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