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統中,通常沒有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回收站”功能,像Windows那樣專門存儲已刪除的文件以便恢復。然而,Linux系統通過文件系統的“刪除”操作實際上是將文件移動到廢紙簍(trash)或類似的臨時存儲區域,而不是立即從文件系統中移除。以下是如何備份和恢復這些被刪除文件的方法:
cd ~/.local/share/Trash/files
cd ~/.Trash-1000
mkdir -p ~/TrashBackup
cp -r ./* ~/TrashBackup/
你可以編寫一個簡單的腳本來定期備份回收站文件。以下是一個示例腳本:
#!/bin/bash
# 定義回收站目錄和備份目錄
TRASH_DIR="$HOME/.local/share/Trash/files"
BACKUP_DIR="$HOME/TrashBackup"
# 創建備份目錄(如果尚未創建)
mkdir -p "$BACKUP_DIR"
# 備份文件
cp -r "$TRASH_DIR"/* "$BACKUP_DIR"
# 備份信息
cp -r "$TRASH_DIR/info" "$BACKUP_DIR"
# 輸出備份完成信息
echo "回收站文件已備份到 $BACKUP_DIR"
將上述腳本保存為 backup_trash.sh
,然后賦予執行權限并運行:
chmod +x backup_trash.sh
./backup_trash.sh
你可以使用 cron
來定期運行備份腳本。編輯 crontab
文件:
crontab -e
添加一行來設置備份頻率,例如每天凌晨2點備份:
0 2 * * * /path/to/backup_trash.sh
保存并退出編輯器。
通過以上方法,你可以輕松地備份Linux系統中的回收站文件,防止數據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