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在CentOS上部署Kubernetes的最佳實踐:
-
集群規劃
- 至少3臺服務器,1個Master節點+1個Node節點,生產環境建議多Master節點實現高可用。
- 規劃Pod網段(如10.244.0.0/16)和Service網段(如10.10.0.0/16),避免沖突。
-
系統初始化
- 關閉防火墻、SELinux,禁用Swap分區。
- 配置主機名唯一性及時間同步(NTP服務)。
-
組件安裝
- 安裝Docker并配置systemd為cgroup驅動,使用國內鏡像加速。
- 通過kubeadm安裝Kubernetes組件(kubelet、kubectl),指定版本及鏡像倉庫。
-
集群初始化
- 初始化Master節點時指定API Server地址、Pod網段等參數,生成kubeconfig文件并配置到用戶目錄。
- 部署CNI網絡插件(如Calico),確保Pod間通信。
-
高可用配置
- 部署多Master節點,搭配Keepalived+HAProxy實現API Server高可用。
- 配置etcd集群(至少3節點),使用SSD存儲提升性能。
-
安全與資源管理
- 啟用RBAC控制權限,配置網絡策略限制Pod通信。
- 為命名空間設置資源配額,避免資源浪費。
-
監控與維護
- 部署Prometheus+Grafana監控集群狀態,使用ELK或Loki收集日志。
- 定期備份etcd數據,制定災難恢復計劃。
-
其他優化
- 使用聲明式配置(YAML文件)管理資源,避免命令式操作。
- 啟用IPVS代理模式提升網絡性能(需手動加載模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