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與K8s的安全策略協同可從系統層、網絡層、訪問控制層、鏡像與容器層等多方面入手,具體如下:
- 系統層安全加固
- 基礎配置:在CentOS上關閉不必要的服務、防火墻(或按需配置嚴格規則)、SELinux(或按需調整策略),并定期更新系統和軟件包。
- 用戶權限管理:通過
chmod
、chown
設置文件權限,刪除冗余用戶,限制su
命令使用,配置auditd
審計系統活動。
- 網絡層安全防護
- 流量控制:在CentOS上使用
iptables
/firewalld
限制節點間通信,在K8s中通過NetworkPolicy
限制Pod間流量,僅允許必要通信。
- 加密通信:為K8s組件(如API Server、etcd)配置TLS證書,啟用mTLS加密Pod與服務間通信。
- 訪問控制與認證
- RBAC權限管理:在K8s中通過
Role
/ClusterRole
和RoleBinding
/ClusterRoleBinding
精細化控制用戶對資源的訪問權限,遵循最小權限原則。
- API Server安全:啟用TLS雙向認證,限制API Server訪問IP,配置認證方式(如證書、OIDC等)。
- 鏡像與容器安全
- 鏡像管理:使用私有倉庫存儲鏡像,集成鏡像掃描工具(如Trivy、Anchore)檢測漏洞,啟用鏡像簽名驗證。
- 容器運行時安全:通過
PodSecurityPolicy
(或替代方案)限制容器權限,禁止特權容器,設置readOnlyRootFilesystem
。
- 日志與監控
- 審計日志:在K8s中開啟API Server審計日志,記錄用戶操作和系統事件,結合Prometheus、Grafana等工具分析異常。
- 實時監控:部署Falco等工具監控容器異常行為,結合CentOS系統日志監控節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