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ntOS上配置Kubernetes(k8s)安全策略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網絡策略、身份認證與授權、鏡像與容器的安全、操作系統與組件的安全、日志與審計等。以下是一些關鍵的安全策略和實踐:
網絡策略
- Network Policies:定義Pod間的網絡通信規則,控制進出Pod的流量。使用Network Policies來限制Pod之間的通信,只允許必要的流量通過。
身份認證與授權
- API Server認證:啟用TLS加密,確保API Server與客戶端之間的通信安全。使用客戶端證書、靜態Token文件、動態Token服務(如kubelet-bootstrap Token)、OIDC或Webhook認證等方法進行身份驗證。
- RBAC(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精細管理用戶和組對Kubernetes資源的訪問權限。通過Role、ClusterRole、RoleBinding和ClusterRoleBinding來實現權限控制。
鏡像與容器的安全
- 私有鏡像倉庫:避免使用公共倉庫,優先使用私有倉庫托管容器鏡像,降低惡意軟件風險。
- 鏡像掃描:定期執行安全掃描工具,檢測潛在漏洞。
- Pod Security Policy(PSP):在Kubernetes 1.21版本之前,可以使用Pod Security Policy來定義運行時安全上下文,限制Pod的能力。
操作系統與組件的安全
- Node節點OS更新:確保運行Kubernetes Worker節點的操作系統及軟件包都及時打上安全更新。
- Kubernetes版本更新:保持Kubernetes及其依賴組件版本最新,受益于新的安全功能和錯誤跟蹤更新。
日志與審計
- 日志記錄與分析:啟用詳細的日志記錄,結合Prometheus、Grafana等工具進行性能監控和異常檢測。
- 事件與審計日志:配置Audit Logging以跟蹤集群中的所有API調用并生成審計報告。
其他安全措施
- 最小化暴露的服務:僅對外暴露必要的服務,減少攻擊面。
- 使用Ingress Controller和Service Mesh等技術來管理外部訪問。
請注意,以上信息提供了在CentOS上配置Kubernetes安全策略的一般指導,具體實施時可能需要根據實際環境和需求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