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如何在Linux中使用free性能監控命令,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學習,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獲,話不多說,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free命令可以查看系統的內存狀況,包括服務器的總內存,已經使用的內存和剩下未被使用的內存,以及緩沖區和緩存各自占用的內存情況。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994 787 207 0 121 227 -/+ buffers/cache: 437 557 Swap: 0 0 0
要完全理解上面3行數據,先搞明白buffer和cache是什么。
buffer:緩沖區
將數據緩沖下來,解決速度慢和快的交接問題;速度快的需要通過緩沖區將數據一點一點傳給速度慢的區域。例如:從內存中將數據往硬盤中寫入,并不是直接寫入,而是緩沖到一定大小之后刷入硬盤中。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cache:緩存
實現數據的重復使用,速度慢的設備需要通過緩存將經常要用到的數據緩存起來,緩存下來的數據可以提供高速的傳輸速度給速度快的設備。例如:將硬盤中的數據讀取出來放在內存的緩存區中,這樣以后再次訪問同一個資源,速度會快很多。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buffer是用于存放將要輸出到disk(塊設備)的數據,而cache是存放從disk上讀出的數據。二者都是為提高IO性能而設計的。
理解了buffer和cache的作用后,那么free展示的信息就易懂了,現在開始分析free命令輸出的每一行代表的含義:
第一行:Mem
總共的內存994(total) = 787(used)+207(free),used表示系統已經被使用的內存,它包括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以及用于緩沖和緩存的內存總和。
第二行:-/+ buffers/cache
-buffers/cache:437(used) = 787(used) - 121(buffers) - 227(cached),437表示除去緩沖和緩存消耗的內存外,應用程序實際消耗的內存是437M。
+buffers/cache:557(free) = 207(free)+121(buffers)+cached(227),557表示系統可用的內存有557M,因為如果遇到內存告急的情況時,buffer和cache所占的內存還是可以用來給應用程序使用。
以上就是如何在Linux中使用free性能監控命令,小編相信有部分知識點可能是我們日常工作會見到或用到的。希望你能通過這篇文章學到更多知識。更多詳情敬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