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云計算領域技術與商業風向標之一的AWS Re:Invent大會上周在美國拉斯×××召開,如往屆一樣,AWS密集發布了上百項的新產品或新技術。隨著國內近兩年云計算尤其是公有云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國內各技術媒體和開發者對AWS Re:Invent高度關注,很多信息幾乎是與美國無時差地傳遞到國內。前期容器魔方的技術文章讓大家印象深刻,很多粉絲要求我們從自己的視角談談對AWS Re:Invent大會的理解,因此我們在大會結束后第一時間給出完整解讀。
AWS每年發布的新產品中,最受關注的領域無疑是傳統的云計算基礎設施與數據庫,這是AWS目前領先所有對手的領域。
此次發布的ARM架構的EC2 A1實例、100G網絡的EC2 C5n實例,支持Windows NTFS、Lustre協議的新文件存儲服務,云下與云上數據同步的DataSync,超低成本的冷存儲S3 Glacier Deep Archive,基于智能路由的全球加速網絡Global Accelerator,Serverless數據庫Aurora與DynanoDB,新的時序數據庫Timestream,區塊鏈數據庫QLDB等等,無不展現了AWS在基礎設施層與基礎數據中間件的強大實力。特別是ARM架構的服務器,自從三星、英偉達、高通逐漸放棄這一領域后, AWS宣布ARM架構實例的上線對該領域的生態有著重大推進作用。
在AI領域,AWS也對今年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的一系列AI舉措做出了回應,發布了大量的AI應用、AI基礎設施方面的服務,如面向推理場景的專用Inferentia芯片與基于彈性GPU資源池的彈性計算Elastic Inference,擴充SageMaker納入數據標記服務Ground Truth與強化學習SageMaker RL,機器學習領域化服務三件套:OCR場景的AmazonTextract、推薦系統Amazon Personalize、預測系統Amazon Forecast,機器人應用開發服務RoboMaker,還有專門為機器學習算法提供的Marketplace。在大會期間,AWS別出心裁地舉辦了一個自動駕駛×××比賽:
DeepRacer League,即面向參會人員,在AWS提供的真車1/18大小的DeepRacer×××之上設計AI算法來贏得×××比賽。讓我聯想到了RoboCup機器人足球世界杯著名的索尼機器狗。不過,AI領域整體而言AWS并沒有領先優勢,相對而言Google在AI基礎設施層,Microsoft在AI應用層都具有比AWS更強的技術實力。
但是AWS長年公有云市場所積累的豐富客戶場景、以及從硬件到軟件的技術全棧,支撐AWS具備更強的商業創新可能,去年發布的SageMaker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此次發布的Inference兩件套是AWS基于其強大的基礎設施層能力而面向AI領域推出的重要服務,值得繼續關注。這里順便插一句,華為10月份HC大會也推出了AI專用芯片昇騰Asend,目前已經在華為云EI產品中量產使用。
然后就是AWS一直非??粗氐腟erverless Computing領域,也就是Lambda。
目前所有的公有云玩家里,我覺得只有AWS是非??春貌⑶掖罅ν度脒@個領域的,而其他玩家更多地是跟進。自從AWS 2014年推出Lambda到現在已經4年了,如果你關注這個服務的話,你可能會注意到,每年的市場統計都是Lambda遙遙領先,而且各類圍繞著Function的開源項目層出不窮。但是這些數據并沒有什么實際商業價值,因為整個Function市場小的可憐。舉個例子,AWS官方的Serverless應用市場里,應用數很少,并且排名前列的全部都是Amazon自家的服務,比如排名第一的是為Amazon Alexa編寫的一個小工具,且就連這個也才2萬的部署數,比起更為主流的容器或虛機形態的應用而言微不足道。
但是,AWS這次大會為Lambda精心準備了一系列的發布,從開源Lambda的沙箱技術Firecracker,發布Lambda Custom Runtime宣布Lambda將可以支持任何一種開發語言,到提供一系列工具鏈支持Lambda應用的開發,比如各種主流IDE的Lambda插件、組件化工具Lambda Layers、復雜程序工具Nested Applications、繼續增加的各種中間件服務集成、甚至還有一個架構自檢工具Well-Architected Tool。所有的發布都在AWS CTO Werner Vogels的Keynote中釋出,足見AWS的重視程度。
Lambda的這些發布代表了AWS對Serverless Computing的新一輪思考,開源Firecracker以及支持Custom Runtime其實是一種防御行為,以應對目前業界越來越熱的一種觀點:Serverless Container所代表的容器技術才是真正的Serverless Computing。Lambda的語言相關性,以及非容器化的沙箱技術都是一直以來被外界所質疑的,因此大量的開源項目都在圍繞著使用容器來構建Function,典型如K8S生態里的Kubeless、Knative等。預計Lambda后繼與容器生態會繼續融合,比如Firecracker成為一種K8S容器運行時選擇。
而一系列的Lambda開發工具鏈是AWS在著力從開發角度推動業務邏輯的“Function化”,來解決Lambda目前市場上最大的痛點:無法編寫真正能夠解決業務問題的真實生產級應用。此次AWS CEO在大會訪談中提到,AWS認為未來邊緣計算是混合云的一個應用場景之一,并且認為邊緣與物聯網場景是Lambda未來可發揮的主要戰場之一。
Lambda的易開發、事件驅動、按需啟停、低資源耗費確實非常適合邊緣計算,而AWS的邊緣方案也一直在主推使用Lambda來連接云上服務,而Microsoft、Google則是主推把云上服務尤其是AI下移。不過,Lambda所代表的Serverless Computing未來在邊緣計算與物聯網場景下是否會成為一種主流計算模式還是需要更多的客戶場景來驗證。
最后是容器與微服務所代表的云原生計算領域,事實上這是AWS一直比較薄弱的領域。
一方面這個領域的技術創新幾乎全部源自其競爭對手Google與微軟,另一方面AWS長期的傳統市場優勢使其并不想推動容器市場的發展。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去年攪局的Fargate,其代表著AWS想弱化容器與虛機的對比,而是強調應用體驗。
這次AWS依然強調自己是容器與K8S運行最多的公有云,但是閉口不談分別多少客戶使用AWS EKS或者直接在EC2上自建或者安裝K8S發行版。當然,這次AWS所發布的Firecraker也是在回應容器運行時技術,尤其Google所研發的gvisor,但是Fargate for EKS為何在宣布了一年之后仍遲遲不推出,不得不讓人懷疑AWS仍沒有明確其對K8S商業模式上的產品策略,畢竟,Fargate for EKS與Lambda、EC2存在著使用場景的交叉。而這次發布的Marketplace for Container也只是在跟進客戶訴求。
唯一有趣的發布是AWS App Mesh,這是AWS對Service Mesh技術的跟進,奇怪的是,AWS使用了Istio社區的Istio-Proxy項目Envoy,但是沒有使用更為重要的Istio Control-Plane控制面,官方解釋是,需要同時支持ECS與EKS場景(畢竟Istio只能支持K8S不能支持AWS自家的ECS),但是離了Istio的控制面生態,會有人使用AWS的App Mesh嗎?拭目以待吧。
其他的比如安全、云管理、開發者工具等領域AWS也推出了一些服務,比如用于云上多賬號管理的Control Tower,數據湖構建工具Lake Formation,安全服務集中管理的Security Hub等,而業界的熱點AWS此次也跟進了,比如終于推出了區塊鏈服務Managed Blockchain,也有隨著Kafka項目越來越熱所推出的Managed Kafka服務等。
壓軸介紹的是AWS Outposts服務,這是AWS的軟硬全棧一體機方案,放到客戶機房里上電后可以直接搭建成私有云,或者與AWS構成混合云方案。
這應該是此次AWS大會最重要的一個發布,宣告了AWS在10年之后終于進入了自己曾經信誓旦旦要顛覆的私有云以及傳統IT市場。AWS官方說法是聽從了客戶需求,畢竟Amazon的企業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但是大家普遍認為,AWS看上了這塊遠比公有云更大的市場,因為現在的AWS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與收購,已經不僅僅是一家軟件公司,其有足夠的硬件技術底氣進入這個市場,唯一的問題是做私有云需要的遠不只是線上服務這么簡單,企業市場的銷售網絡與維護服務是核心,而且需要多年的經營。
面對這個問題,AWS給出的答案是Vmware,這位多年好搭檔在AWS大會上推出了Vmware Cloud on AWS Outposts,有了Vmware的企業市場,還有人會懷疑AWS Outposts的決心嗎?
當然,明年推出的AWS Native才是關鍵,AWS軟硬全棧服務才是AWS能夠對標友商的產品。在混合云這個方向上,Google與Microsoft選擇了純軟的路線,與服務器廠商配合,而AWS走出了軟硬全棧路線,確實霸氣十足,值得持續關注。這里再順便插一句,華為的混合云方案也是軟硬全棧,有興趣的可以關注華為ForeCloud Stack(FCS)解決方案。
我一直有個觀點,同屬于互聯網公司,相對Google更重視技術創新而言,Amazon更重視商業創新。此次AWS所發布的衛星數據服務Ground Station再次帶給我這種感覺,這個服務帶有很強的行業理解力以及對未來公有云服務發展的探索。
AWS從其航空航天行業客戶使用AWS服務的案例中發掘客戶問題,并創造性地將其外延發展成為一種公有云服務。這是很Amazon化的一種商業思考方式。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隨意查看各種刷屏的網文,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
以上是容器魔方對AWS Re:Invent 2018的完整解讀,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觀點,或者想容器魔方為您詳細解讀某個產品或技術趨勢,請在文章下留言。Amazon的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容器魔方的理念則是以粉絲為中心,留言的點贊數超過200,老板會踢小編屁股為您帶來相應的深度解讀。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