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最為常見的資料擴散途徑有:網絡、郵件、U盤、移動硬盤、網盤、QQ、打印、刻錄等,那么還有很多你們不知道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簡單列舉一下。
物理方法:
網線直連,即把網線從墻上插頭拔下來,然后和一個非受控電腦直連;
winPE啟動,通過光盤或U盤的winPE啟動,甚至直接用ISO鏡像啟動。
虛擬機,通過安裝VMWare虛擬機,在虛擬機內使用外設U盤,網絡。
其他非受控電腦中轉,即把數據拷貝給網絡內其他非受控電腦上,中轉泄密。
網絡上傳,通過在公網上自建一個上傳服務器,繞過上網行為管理。
以上幾種方法較為普遍,那么對于懂開發、能自己寫工具的程序猿來講,又有哪些方法可以繞過文件透明加密,從而泄密呢?
數據變形(未列全):
編寫控制臺程序,把代碼打印到DOS控制臺上然后屏幕信息另存;
把代碼寫到Log日志文件中,或把代碼寫到共享內存,然后另一個程序讀走。
編寫進程間通信程序,把代碼通過socket,消息,LPC,COM,mutex,剪切板,管道等進程間通信方式,中轉把數據發走;
通過IIS/Tomcat等web解析器中轉,把代碼數據當網頁發布出去,然后瀏覽器瀏覽后另存,或干脆寫個txt框,初始化時把代碼都拷貝進來;
外設中轉
對于嵌入式開發場景,可以通過串口,U口,網口把代碼燒錄到設備中轉泄密
企業的CIO,CTO大牛們在做防泄密項目時,首先應該考慮乙方產品能不能滿足甲方需求;其次是軟件的安全性能是否達到標準,如果很容易被破解或者繞過,就失去了做防泄密根本意義;然后是軟件的易用性,太復雜,改變太多用戶習慣,會大大提高項目的成本,容易得不償失事與愿違;最后是價格問題,也是比較重要的。綜合上述條件才能做好加密項目。
深信達SDC沙盒加密的設計思路是客戶端在涉密的場合,啟動一個加密的沙盒,沙盒是個容器,把涉密軟件、文件扔到容器中加密。而這個容器是透明的,使用者感覺不到它的存在。SDC沙盒采用先進的磁盤過濾驅動,文件過濾驅動,網絡過濾驅動等內核級縱深加密防泄密技術,每個模塊只做自己最擅長的那塊,非常穩定。沒有進入加沙盒模式的人與進入沙盒模式的人區分在兩個空間,相互隔絕,加密文件無法發送出沙盒,明文可以發送到沙盒內,只進不出。
沙盒的優勢在于:不改變文件類型、大小,不影響開發、調試、編譯過程,不影響上網,不改變開發人員的操作習慣。任何文件落地即加密,對系統采取只進不出的限制。數據再如何變形,也無法繞過沙盒系統。針對嵌入式源代碼防泄密需求,SDC沙盒有獨特的調試配對、過濾、檢索、上傳、報警等防泄密手段,國內獨一無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轉發科普,也可以來官網申請測試軟件。SDC沙盒會讓各位對加密這塊領域,再上更高一層次的認知。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