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統計學中,變異函數(Variogram)是描述空間數據變異性的重要工具。通過計算變異函數,我們可以了解數據在空間上的自相關性,從而為后續的空間插值和預測提供依據。經驗半方差圖(Empirical Semivariogram)是變異函數的圖形表示,它展示了數據點對之間的半方差隨距離變化的趨勢。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Matlab計算變異函數并繪制經驗半方差圖。
變異函數是描述空間數據變異性的函數,通常用半方差(Semivariance)來表示。半方差的定義如下:
[ \gamma(h) = \frac{1}{2N(h)} \sum_{i=1}^{N(h)} [z(x_i) - z(x_i + h)]^2 ]
其中,( \gamma(h) ) 是距離 ( h ) 處的半方差,( N(h) ) 是距離為 ( h ) 的數據點對的數量,( z(x_i) ) 和 ( z(x_i + h) ) 分別是位置 ( x_i ) 和 ( x_i + h ) 處的觀測值。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空間數據。假設我們有一組二維空間數據,包含坐標和觀測值。數據可以存儲在一個矩陣中,其中每一行表示一個數據點,前兩列是坐標,第三列是觀測值。
data = [
1, 2, 10;
2, 3, 12;
3, 4, 11;
4, 5, 13;
5, 6, 14;
% 更多數據點...
];
接下來,我們需要計算所有數據點對之間的距離??梢允褂肕atlab的pdist
函數來計算距離矩陣。
distances = pdist(data(:, 1:2)); % 計算坐標之間的距離
根據變異函數的定義,我們需要計算每個距離區間內的半方差。首先,我們需要確定距離區間(bins)的數量和范圍。
max_distance = max(distances); % 最大距離
num_bins = 10; % 距離區間的數量
bin_width = max_distance / num_bins; % 每個區間的寬度
然后,我們可以使用循環來計算每個距離區間內的半方差。
semivariances = zeros(num_bins, 1); % 初始化半方差數組
counts = zeros(num_bins, 1); % 初始化計數數組
for i = 1:length(distances)
bin_index = ceil(distances(i) / bin_width); % 確定當前距離屬于哪個區間
if bin_index > num_bins
bin_index = num_bins;
end
semivariances(bin_index) = semivariances(bin_index) + (data(i, 3) - data(i + 1, 3))^2;
counts(bin_index) = counts(bin_index) + 1;
end
semivariances = semivariances ./ (2 * counts); % 計算平均半方差
最后,我們可以使用Matlab的plot
函數來繪制經驗半方差圖。
bin_centers = (1:num_bins) * bin_width - bin_width / 2; % 計算每個區間的中心距離
plot(bin_centers, semivariances, '-o');
xlabel('距離');
ylabel('半方差');
title('經驗半方差圖');
grid on;
Matlab提供了內置函數variogram
來計算變異函數,并繪制經驗半方差圖。使用內置函數可以簡化計算過程。
variogram
函數% 假設data是一個包含坐標和觀測值的矩陣
coordinates = data(:, 1:2);
values = data(:, 3);
% 計算變異函數
[distances, semivariances] = variogram(coordinates, values);
% 繪制經驗半方差圖
plot(distances, semivariances, '-o');
xlabel('距離');
ylabel('半方差');
title('經驗半方差圖');
grid on;
variogram
函數允許用戶自定義距離區間??梢酝ㄟ^設置'nrbins'
參數來指定距離區間的數量。
[distances, semivariances] = variogram(coordinates, values, 'nrbins', 10);
如果數據中存在缺失值,可以使用'maxdist'
參數來限制計算的最大距離,以避免包含缺失值的點對。
[distances, semivariances] = variogram(coordinates, values, 'maxdist', 10);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通常需要擬合一個理論變異函數模型來描述數據的空間自相關性。常見的理論模型包括球狀模型、指數模型和高斯模型。
球狀模型的公式如下:
[ \gamma(h) = \begin{cases} C_0 + C \left( \frac{3h}{2a} - \frac{h^3}{2a^3} \right) & \text{if } h \leq a \ C_0 + C & \text{if } h > a \end{cases} ]
其中,( C_0 ) 是塊金效應,( C ) 是基臺值,( a ) 是變程。
指數模型的公式如下:
[ \gamma(h) = C_0 + C \left( 1 - \exp\left(-\frac{h}{a}\right) \right) ]
高斯模型的公式如下:
[ \gamma(h) = C_0 + C \left( 1 - \exp\left(-\frac{h^2}{a^2}\right) \right) ]
fitvariogram
函數擬合模型Matlab提供了fitvariogram
函數來擬合理論變異函數模型。
% 假設我們已經計算了經驗半方差
[distances, semivariances] = variogram(coordinates, values);
% 擬合球狀模型
model = fitvariogram(distances, semivariances, 'model', 'spherical');
% 繪制擬合結果
plot(distances, semivariances, 'o');
hold on;
plot(model);
xlabel('距離');
ylabel('半方差');
title('擬合球狀模型');
grid on;
legend('經驗半方差', '擬合模型');
為了演示如何使用Matlab計算變異函數并繪制經驗半方差圖,我們首先生成一組模擬數據。
% 生成隨機坐標
rng(1); % 設置隨機種子
coordinates = rand(100, 2) * 10; % 生成100個隨機坐標,范圍在[0, 10]
% 生成隨機觀測值
values = sin(coordinates(:, 1)) + cos(coordinates(:, 2)) + randn(100, 1) * 0.1;
使用variogram
函數計算變異函數。
[distances, semivariances] = variogram(coordinates, values);
plot(distances, semivariances, '-o');
xlabel('距離');
ylabel('半方差');
title('經驗半方差圖');
grid on;
擬合球狀模型并繪制結果。
model = fitvariogram(distances, semivariances, 'model', 'spherical');
plot(distances, semivariances, 'o');
hold on;
plot(model);
xlabel('距離');
ylabel('半方差');
title('擬合球狀模型');
grid on;
legend('經驗半方差', '擬合模型');
本文詳細介紹了如何使用Matlab計算變異函數并繪制經驗半方差圖。通過計算變異函數,我們可以了解空間數據的自相關性,從而為后續的空間插值和預測提供依據。Matlab提供了內置函數variogram
和fitvariogram
,使得計算和擬合變異函數變得更加簡便。通過本文的實例,讀者可以掌握如何使用Matlab進行空間數據分析,并應用于實際問題中。
通過本文的學習,讀者應能夠掌握使用Matlab計算變異函數并繪制經驗半方差圖的基本方法,并能夠應用這些方法進行空間數據分析。希望本文對讀者在地統計學和空間數據分析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