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spyder快捷鍵與python符號化輸出方式是什么的相關知識點,內容詳細,邏輯清晰,相信大部分人都還太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分享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一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F5執行當前文件
2、F9執行選中的部分
3、Tab預加載以該字母為首的變量名
例如,你之前定義變量mypy1 mypy2 mypy3,之后你想用到mypy1,(當然,這里的變量名比較短),你只需打一個m然后Tab鍵,就會自動加載以m為開頭的變量
4、Ctrl+Enter執行單元(cell)中的內容
一個cell的定義為:以#%%開始,以#%%結束
5、Shift+Enter從當前光標處依次執行每個單元(cell)的內容
6、Alt+上/下方向鍵 將該行向上/下移動
7、Ctrl+鼠標左鍵顯示指定函數或方法的定義
8、Shift+Ctrl+Alt+M 最大化當前窗體或還原當前窗體
9、Ctrl+Shift+F查找
10、Ctrl+‘+’/‘-’增大或減小字體
(MacOS為Cmd+‘+’/‘-’),當然也可在prefenrenses里自定義字體大小
11、Ctrl+S保存當前文件
(MacOS中是Cmd+S),同時強制編輯器左邊的三角警告跟新(表示這里并不太懂,不過這個命令好像并不是很重要)
12、在Ipython中該快捷鍵將以HTML的格式保存當前事物,包括所有配置。
Ctrl+I(MacOS中是Cmd+I)顯示對象的幫助信息
1、可鍵入函數名、變量名查看輸出及值
2、鍵入dir()查看命名空間
3、鍵入%reset重置命名空間,其后會彈出確認框,輸入y則重置命名空間,%reset -f強制執行,無需確認
4、可使用help(name)(name為命名空間中存在的對象)來查看對象的信息(這里的對象也就是object不知代指哪些)
5、修改部分部分代碼用作調試時,可以選中被修改的代碼然后按F9就可以起作用(修改的部分將在console中代替原來的部分),而不需要重新執行一遍代碼,這在項目比較大的時候調試使用,可重用定義在console中的數據和對象,在按了F9之后使用其他編輯器查看文件發現文件中的代碼并未改變,由此可以猜測console其實執行的是代碼的一個副本區。
(使用LaTex格式輸出,用到的模塊為sympy)
from __future__ import division from sympy import * x, y, z, t = symbols('x y z t') k, m, n = symbols('k m n', integer=True) f, g, h = symbols('f g h', cls=Function)
有上面的定義之后,我們可以:
鍵入:
expr=(x+y)**3 expr
輸出:
(x + y)**3
鍵入:
expr.expand()
輸出:
x**3 + 3*x**2*y + 3*x*y**2 + y**3
快捷鍵 | 功能 |
---|---|
Ctrl+1 | 注釋/取消注釋 |
Ctrl+4 | 塊注釋 |
Ctrl+5 | 取消塊注釋 |
F5 | 運行程序 |
Ctrl+I | 查看某個函數的幫助文檔 |
Ctrl+L | 跳轉到行號 |
Ctrl+P | 文件切換 |
Ctrl+R | 替換文本 |
Ctrl+Shift+V | 調出變量窗口 |
以上就是“spyder快捷鍵與python符號化輸出方式是什么”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相信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都有很大的收獲,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識,如果還想學習更多的知識,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