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
OSI以協議的方式幫助廠商生產可互操作的設備和軟件,讓不同廠商的網絡能夠協同工作。
OSI模型主要是網絡架構模型,描述了數據和網絡信息如何通過網絡介質從一個主機的應用程序傳播到另一臺主機的應用程序。
OSI就是一個咋樣完成通信構建的宏偉藍圖。
OSI主要優點:
1)將網絡劃分為更小的部分,有利于管理、排錯、設計。
2)可以讓不同的設備進行通信,讓不同網絡協調工作。
3)一個層發生故障時,不會影響其他層。
OSI分為七層。上三層表示終端的應用程序與用戶的交流,下四層表示端到端的傳輸。
第7層:應用層
第6層:表示層
第5層:會話層
第4層:傳輸層
第3層:網絡層
第2層:數據鏈路層
第1層:物理層
具體說明各層作用
應用層
應用層做為開放模型的最高層。實際是應用程序的接口,為應用程序傳輸提供保障。應用層還負責確定目標通信方的可用性,并確定是否有足夠的資源進行通信。
表示層
一個成功的傳輸,是將數據轉換為標準格式在進行傳輸。因此表示層就是轉換器,是網絡和用戶程序之間的翻譯官。表示層有解密、加密作用。例如:例如:在Internet上查詢你銀行賬戶,使用的即是一種安全連接。你的賬戶數據在發送前被加密,在網絡的另一端,表示將對接收到的數據解密。。對于文件來說,還有壓縮、解壓縮,編碼、解碼的作用。
會話層
負責兩個節點之間進行建立,維持和終止通話。有三種不同的模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傊?,會話層就是將不同應用程序分離。檢測錯誤。
傳輸層
傳輸層負責將數據分為數據段然后重組為數據流。它們提供了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服務,并在發送主機和目的主機之間建立邏輯連接。
傳輸層分為面向連接(TCP可靠傳輸協議),無連接(UDP不可靠傳輸協議)
現在來介紹一下可靠傳輸協議
可靠傳輸的過程中,在傳輸的設備和遠程設備之間建立連接,稱為三方握手,在傳輸結束后,進行呼叫終止,拆除虛鏈路。
三方握手過程如下
(1)“連接協議”數據段,用于請求同步。
(2)接下來的數據段主要功能可以說是確定連接參數。
(3)進行確定,它通知目標主機連接協議以經建立??梢詡鬏敂祿?。
但是當主機收到大量的信息時,會發生溢出,從而使數據丟失。因此TCP有一個緩沖區,用于存放那些溢出的數據。但是當數據繼續大批發來時,設備內存將會被耗盡。因此主機將會在此刻向所有傳輸發送一個信號“未準備好”,當主機可以處理時發送一個“準備就緒”的信號。
確認
可靠的傳輸要求數據的完整性,即是讓數據不會重復和丟棄。這就是通過確認機制實現的。發送方向目的方每發送一條數據,目的方需要向傳輸方回復確定,在沒有收到確認之前,發送方將不會在進行傳輸數據。發送方發送數據后,就啟動計時器,當計時器到時還沒收到確認回復,就重新發送此條消息。
窗口技術
傳輸方向主機發送一個數據時,主機都要發送一個確認ACK報文。這樣,就會使效率低下,例如:傳輸方發送數據到主機,主機給它回復確認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可以使用窗口技術使效率高效一點。窗口技術即使讓傳輸方向主機發送多個數據時,主機才向它回復確認。有任何一點未收到時,傳輸方都需要重新發送。但是當主機收到傳輸方數據順序混亂時,即是傳輸失敗,需要重新傳輸。
可靠傳輸協議有以下特征
(1):建立虛鏈路(通過三方握手)
(2):收到數據發送確定
(3):發送的數據就行排序
實際情況中,發送的都是字節數,而不是數據段。
網絡層
網絡層跟蹤設備在網絡的位置并確認最佳的傳輸路徑。
使用的分組主要有兩種(后面將會細說)
(1)數據分組
用于在互聯網絡傳輸用戶數據。
(2)路由更新協議
包含路由器中所有網絡的路由更新信息,有靜態路由,動態路由。
數據鏈路層
其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說白了就是保證傳輸的可靠性。為了保證傳輸,從網絡層接收到的數據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幀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數據,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以及檢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 如果在傳送數據時,接收點檢測到所傳數據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送方重發這一幀。解決錯誤。
物理層
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實現相鄰計算機節點之間比特流的透明傳送,盡可能屏蔽掉具體傳輸介質和物理設備的差異。使其上面的數據鏈路層不必考慮網絡的具體傳輸介質是什么。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