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C語言中return返回函數局部變量的示例分析的內容。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
在計算機中,釋放空間并不需要將空間中的內容全部置成0或者1,而是只要設置這一塊空間的數據無效即可。比如在下載文件時需要花很長時間,但是刪除文件卻只要幾秒鐘,這是因為操作系統只是把文件標識(文件頭鏈接)刪掉了,文件原文還保留著,我們沒了文件標識就找不到這個文件了。所以刪除后的文件,還可以用特殊的辦法被找回來。
這也就意味著,當函數結束調用的時候,函數中的局部變量實際上還是在的,只是函數原來的空間還給編譯器(釋放)了,也就是說函數中的局部變量是可以被編譯器修改的。
雖然函數結束后空間還給了編譯器,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指針找到對應的局部變量的空間。
通過上面的分析,如果我們返回局部變量的指針,是不是可以直接找到這個局部變量呢?
返回了一個局部變量的指針,而恰好局部變量偏偏又在函數結束后銷毀,但指針并沒有被銷毀,而是被返回,那也就是說,指針指向的正是一個被銷毀了的對象。
比如下面的代碼:
#include <stdio.h>
char* returnStr()
{
char p[] = "hello world!";
return p;
}
int main()
{
char* str;
str = returnStr();
printf("%s\n", str);
return 0;
}
可以看到原來p的空間已經被修改了,但是很奇怪,是誰進行的修改呢?
通過調試可以發現,當函數結束后,運行printf打印之前,str指向的空間中的字符串是在的:

但是一運行printf打印操作,str指向的空間中的字符串就會被修改:

這其實很好解釋,因為printf本身也是一個函數,函數都是在棧區開辟的,而函數開辟的空間叫做棧幀,函數結束棧幀就還給了編譯器:

了解了這些,那是不是只要我們多建立幾個函數棧幀,是不是就可以使returnStr的函數棧幀不被覆蓋了?答案是肯定的:
#include <stdio.h>
char* fun6()
{
char p[] = "hello world";
return p;
}
char* fun5()
{
return fun6();
}
char* fun4()
{
return fun5();
}
char* fun3()
{
return fun4();
}
char* fun2()
{
return fun3();
}
char* fun1()
{
return fun2();
}
char* fun()
{
return fun1();
}
int main()
{
char* str;
str = fun();
printf("%s\n", str);
return 0;
}

不過隨著函數棧幀的逐漸增多,原來的fun6函數空間遲早也會被覆蓋。
在函數體內定義的局部變量是有臨時性的,當局部變量釋放后隨時都有可能會被修改,所以我們不能通過指針使用已經被釋放的局部變量。
如果我們不返回指針,而是返回局部變量會怎么樣呢?
按理來說局部變量也會被修改。
#include<stdio.h>
int test()
{
int a = 10;
return a;
}
int main()
{
int b = test();
printf("%d", b);
}
通過反匯編可以看到,局部變量a的值10通過寄存器交給了調用的b,所以即使局部變量a空間的10已經被修改,也不會影響b的內容:

如果返回只讀字符串則不會被覆蓋,因為數據不是在棧區,而是在靜態區:

同理如果將字符串用static修飾也是如此:

另外,返回堆內的指針也是可以的。
感謝各位的閱讀!關于“C語言中return返回函數局部變量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讓大家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