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python黏包問題怎么解決”文章的知識點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所以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內容,內容詳細,步驟清晰,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python黏包問題怎么解決”文章吧。
1、了解發送數據的大小,設置接收的大小,這樣就可以正好接收所有的數據。黏包問題是由于tcp的優化算法將兩個不太大的數據包組合在一起發送的。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連續使用幾個send()時。
這是遠程執行cmd命令并返回結果的程序 server端代碼 import struct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8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while True: cmd = input('>>>') conn.send(bytes(cmd,encoding='utf-8')) num = conn.recv(1024).decode('utf-8') #接收client端計算好的數據長度 conn.send(bytes('ok',encoding='utf-8')) #發送一個確認防止發送num的時候跟后面的send內容合并了 ret = conn.recv(num) print(ret.decode('gbk')) conn.close() sk.close()
2、使用struct模塊解決粘合現象。
server端代碼 #tcp黏包現象的解決 struct import struct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8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while True: cmd = input('>>>') conn.send(bytes(cmd,encoding='utf-8')) # num = conn.recv(1024).decode('utf-8') num = conn.recv(1024) #接收數據 num = struct.unpack('i',num)[0]#進行解包,解包的結果是一個元組類型取第一個數據 # conn.send(bytes('ok',encoding='utf-8')) ret = conn.recv(num) print(ret.decode('gbk')) conn.close() sk.close()
以上就是關于“python黏包問題怎么解決”這篇文章的內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小編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若想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內容,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