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dtiger在MONGODB中的疑問是怎樣的,針對這個問題,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相對應的分析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小伙伴找到更簡單易行的方法。
MongoDB 中也有類似MYSQL 的數據庫引擎的插件化的概念,雖然MYSQL 被ORACLE 搞得現在對這個數據庫的引擎認知都存在于INNODB,但實際上MYSQL 在之前的存儲引擎還是豐富多彩的,MONGODB 的存儲引擎也是如此,目前MONGODB 主推的(官方)的數據庫引擎是 WIREDTIGER ,之前MONGODB 官方的數據庫引擎是 MMAP1, 而實際上MONGODB 還有一個數據庫引擎腳ROCKS DB,聽說是不錯,至少和WIRETIGER 平分秋色,甚至略勝一籌。
那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WIREDTIGER 為什么是目前MONGODB 的主力數據庫引擎,有點在哪里,淺層的原理是什么。
可能看到圖,傳統DBA就會馬上又一個反向,cursors ,一個性能差,有慢,應該被絕跡的詞匯。 實際上在MONGODB 中,快速的返回結果其實cursors的功勞不小,首先不要用傳統的數據庫思維來去想MONGODB,他返回的數據結果集,要比傳統的數據結果集大的多,(言外之意就是MONGODB 處理的數據量(吞吐)比傳統數據庫要大的多)。使用傳統的方法,將結果集緩存在OUTPUT 這樣顯然對MONGODB 不是一個好的處理方式。
OK,我們不在此做過多糾纏,
和眾多數據庫一樣,提高系統的性能,在于修改數據的時候并不是馬上將磁盤的數據進行修改,而是通過多版本控制,來決定哪些數據應該被顯示,哪些數據要被修改并刷盤,這里面通過 transactions 和 snapshots 來進行傳統數據庫的 MVCC的活動,而數據則通過 CACHE 給出。
同時wiredtiger與 mmvp1 引擎比較,有以下優勢
1 比傳統引擎更多使用 CPU CORES 和 內存
2 插入免鎖邏輯,多線程不會阻塞
3 采用更高的壓縮率,降低I/O的使用,提高I/O性能
4 將文件的 b+ TREE 放入 cache, 加快數據的讀取
5 使用了Hazard pointers 來處理,dirty page 的問題,所以才成就了插入免鎖邏輯
注:刪除需要鎖,所以MONGODB 中,刪除操作應該好好考慮如何處理。
2 作為WIREDTIGER 中的兩個日志系統,Journal and oplog ,系統他們的負責的任務是不同的,(如不清楚 Journal & oplog 是什么請百度),那么這里有一個問題,Journal 和 oplog 在記錄日志的物理順序是否一致。
答案是,oplog 與實際的操作順序是一致的而 Journal log 與操作結果的順序一致。這也是由于兩者在對MONGODB 數據庫在功能上的主責不同。一個是負責系統crash后的恢復,自然以結果為ORDER ,而OPLOG 則是要對 REPL負責,所以操作的順序是ORDER。
最后,mongodb 的高速插入與wiredtiger使用的 lSM 也有關系,找一個時間可以研究一下 LSM的原理,可以更加理解MONGODB 插入速度快的秘訣。
關于Wiredtiger在MONGODB中的疑問是怎樣的問題的解答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還有很多疑惑沒有解開,可以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