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介紹了“zookeeper的安裝過程”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ZooKeeper是一個分布式的,開放源碼的分布式應用程序協調服務,是Google的Chubby一個開源的實現,是Hadoop和Hbase的重要組件。它是一個為分布式應用提供一致性服務的軟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維護、名字服務、分布式同步、組服務等。ZooKeeper的目標就是封裝好復雜易出錯的關鍵服務,將簡單易用的接口和性能高效、功能穩定的系統提供給用戶。ZooKeeper是以Fast Paxos算法為基礎的,paxos算法存在活鎖的問ti,即當有多個proposer交錯提交時,有可能互相排斥導致沒有一個proposer能提交成功,而Fast Paxos作了一些優化,通過選舉產生一個leader,只有leader才能提交propose。
① 在官網http://zookeeper.apache.org/releases.html下載好合適的gz包后解壓到合適目錄(本次an例使用zookeeper3.4.6,三臺節點,集群模式安裝). 進入zookeeper目錄下的conf子目錄, 創建zoo.cfg文件,并添加以下參數(操作針對所有節點):
//心跳間隔時間,單位毫秒
tickTime=2000
//數據目錄
dataDir=/usr/lib/zookeeper346/dataInfo
//log目錄
dataLogDir=/usr/lib/zookeeper346/logInfo
//監聽client連接的端口號
clientPort=2181
//follower和leader之間的最長心跳時間為5*tickTime
initLimit=5
//leader和follower之間發送消息, 請求和應da的最大時間長度為2*tickTime
syncLimit=2
// server.X=A:B:C 其中X是一個數字, 表示這是第幾號server. A是該server所在的IP地址. B配置該server和集群中的leader交換消息所使用的端口. C配置選舉leader時所使用的端口.
server.1=192.168.100.7:2888:3889
server.2=192.168.100.8:2888:3889
server.3=192.168.100.2:2888:3889
② 在每個節點的dataInfo下創建myid文件,myid中只包含一個數字,即X。例如server.1節點的myid內容即為“1”, server.2節點的myid內容則為“2”。
① 配置完成后在$zookeeper_home /bin 下使用./zkServer.sh start命令啟動zookeeper。
② 在每個節點看到QuorumPeerMain進程后使用./zkServer.sh status查看當前節點身份,如果在某一節點出現Mode: leader字樣且其他節點為 Mode: follower即為安裝成功。
至此, Fault Tolerant Tachyon Cluster已經搭建完畢。
“zookeeper的安裝過程”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實用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