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doop HDFS基本結構是怎樣的
## 一、HDFS概述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簡稱HDFS)是Apache Hadoop項目的核心組件之一,專為存儲超大規模數據集(TB級甚至PB級)而設計。其核心設計理念源自Google的GFS論文,具有高容錯、高吞吐量、低成本部署等特點。
## 二、HDFS架構設計
### 1. 主從架構模型
HDFS采用經典的主從(Master/Slave)架構:
- **NameNode(主節點)**:負責管理文件系統的命名空間(Namespace)和客戶端訪問
- **DataNode(從節點)**:存儲實際數據塊的節點集群
### 2. 核心組件功能
| 組件 | 主要職責 |
|-------------|--------------------------------------------------------------------------|
| NameNode | 維護文件系統樹和所有文件的元數據(inode信息、塊映射表等) |
| DataNode | 存儲實際數據塊,定期向NameNode發送心跳和塊報告 |
| Secondary NameNode | 執行檢查點操作(非熱備節點) |
| Client | 與HDFS交互的終端用戶或應用程序 |
## 三、物理存儲結構
### 1. 數據分塊機制
- 文件被分割為固定大小的**塊(Block)**(默認128MB,可配置)
- 每個塊獨立存儲,支持并行處理
- 塊大小遠大于傳統文件系統,減少尋址開銷
### 2. 多副本存儲
```python
# 副本放置策略示例(默認3副本):
1. 第一個副本:寫入客戶端所在節點(若為集群外則隨機選擇)
2. 第二個副本:不同機架的隨機節點
3. 第三個副本:與第二副本同機架的不同節點
DataNode數據目錄典型結構:
/hdfs/data/
├── current/
│ ├── BP-19354842-10.0.0.1-1434536125432/
│ │ ├── finalized/ # 已提交的塊文件
│ │ └── rbw/ # 臨時寫入中的塊
└── in_use.lock # 進程鎖文件
NameNode內存中維護兩個關鍵數據結構: - FsImage:完整的命名空間鏡像(定期持久化到磁盤) - EditLog:記錄所有更改操作的日志(先寫日志機制)
sequenceDiagram
Client->>NameNode: 創建文件請求
NameNode->>Client: 返回分配列表
Client->>DataNode1: 發送數據包
DataNode1->>DataNode2: 轉發數據
DataNode2->>DataNode3: 轉發數據
DataNode3->>DataNode2: 確認回執
DataNode2->>DataNode1: 確認回執
DataNode1->>Client: 寫入完成確認
注意:HDFS不適合需要低延遲訪問、大量小文件存儲或頻繁修改的場景。
隨著Hadoop 3.x的發布,HDFS新增了: - Erasure Coding(糾刪碼)存儲策略 - 基于Router的聯邦架構 - 支持多個NameService的視圖聯邦
未來HDFS將繼續向更高性能、更強一致性和云原生支持方向演進。 “`
(注:實際使用時需補充示意圖鏈接或替換為本地圖片路徑,本文約1200字)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