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社會公眾,都越來越認識到數據的價值。因此,近年來,各地紛紛成立大數據發展局,企業紛紛推動數據資產治理,大數據輻射的行業也從傳統的電信、金融逐漸擴展到工業、醫療、教育等。一時間,仿佛各行各業都在談大數據,人人都在談大數據。但也有聲音說大數據迎來了“七年之癢”,面對大數據熱潮也需要一些“冷思考”。我國大數據究竟發展得如何?未來我國大數據發展還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大數據產業進展顯著
過去幾年,大數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用數據說話”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數據也成了堪比石油、黃金、鉆石的戰略資源。五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政策日漸完善,技術、應用和產業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
在政策方面,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大數據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完善,目前已經進入落地實施階段。自從2014年“大數據”這個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我國大數據發展的政策環境掀開了全新的篇章。在頂層設計上,×××《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對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產業發展和安全三方面做了總體部署?!墩招畔①Y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等文件也都已經出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衛健、農業、環保、檢察、稅務等部門還出臺了領域大數據發展的具體政策。截至2019年初,所有省級行政區都發布了大數據相關的發展規劃,十幾個省市設立了大數據管理局,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梢哉f,大數據的政策體系已經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已經紛紛進入落地實施甚至評估檢查階段。
在技術方面,我國大數據技術發展屬于“全球第一梯隊”,但國產核心技術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獨有的大體量應用場景和多類型實踐模式,促進了大數據領域技術創新速度和能力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技術全面性上,我國平臺類、管理類、應用類技術均具有大面積落地案例和研究;在應用規模方面,我國已經完成大數據領域的最大集群公開能力測試,達到了萬臺節點;在效率能力方面,我國大數據產品在國際大數據技術能力競爭平臺上也取得了前幾名的好成績;在知識產權方面,2018年我國大數據領域專利公開量約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國大數據技術大部分為基于國外開源產品的二次改造,核心技術能力亟待加強。例如,目前國內主流大數據平臺技術中,自研比例不超過10%。
在產業方面,我國大數據產業多年來保持平穩快速增長,但面臨提質增效的關鍵轉型。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延續多年來的增速,繼續保持相對高速的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整體規模有望達到5400億元,同比增長15%。然而,綜合國內外環境、新興技術發展等多種因素,大數據產業的增速出現了下滑。我國的大數據產業也面臨著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型期。
在應用方面,大數據的行業應用更加廣泛,正加速***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大數據工具的門檻降低以及企業數據意識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嘗到大數據帶來的“甜頭”。無論是從新增企業數量、融資規模還是應用熱度來說,與大數據結合緊密的行業正在從傳統的電信業、金融業擴展到政務、健康醫療、工業、交通物流、能源行業、教育文化等,行業應用“脫虛向實”趨勢明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更加深入。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