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 Flink作為一款開源的流處理框架,提供了多種運行模式以適應不同的部署環境和應用場景。本文將詳細介紹Flink的幾種主要運行模式及其特點。
本地模式是最簡單的Flink運行方式,主要用于開發和測試。
// 代碼中啟動本地環境
LocalEnvironment env = ExecutionEnvironment.createLocalEnvironment();
// 或者通過命令行
./bin/start-local.sh
獨立集群模式是Flink自帶的分布式運行模式。
./bin/start-cluster.sh
Flink可以運行在YARN資源管理框架上,分為兩種子模式:
特點: - 預先啟動長期運行的Flink集群 - 多個作業共享集群資源 - 適合短作業頻繁提交的場景
啟動命令:
./bin/yarn-session.sh -n 4 -jm 1024m -tm 4096m
特點: - 每個作業啟動獨立的Flink集群 - 作業完成后釋放資源 - 適合長時間運行的大作業
提交命令:
./bin/flink run -m yarn-cluster -yn 4 -yjm 1024m -ytm 4096m examples/streaming/WordCount.jar
Flink可以原生運行在Kubernetes集群上。
kubectl create -f jobmanager-service.yaml
kubectl create -f jobmanager-deployment.yaml
kubectl create -f taskmanager-deployment.yaml
Flink也可以運行在Apache Mesos資源管理系統上。
模式 | 適用場景 | 資源隔離 | 部署復雜度 | 彈性擴展 |
---|---|---|---|---|
本地 | 開發測試 | 無 | 簡單 | 不支持 |
Standalone | 生產環境 | 一般 | 中等 | 有限 |
YARN | 企業環境 | 好 | 復雜 | 支持 |
K8s | 云環境 | 優秀 | 復雜 | 優秀 |
Mesos | 混合負載 | 好 | 復雜 | 支持 |
Flink多樣的運行模式使其能夠適應從開發到生產的不同場景需求。理解各種模式的特點和適用場景,有助于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做出合理的技術選型。隨著云原生技術的發展,Kubernetes模式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可能成為未來Flink部署的主流選擇。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