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

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密碼登錄×
登錄注冊×
其他方式登錄
點擊 登錄注冊 即表示同意《億速云用戶服務條款》

volatile怎么實現的內存可見

發布時間:2021-10-26 10:37:12 來源:億速云 閱讀:206 作者:iii 欄目:編程語言
# volatile怎么實現的內存可見

## 前言

在Java并發編程中,`volatile`關鍵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夠保證變量的內存可見性,防止指令重排序,是實現線程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將深入探討`volatile`關鍵字的底層實現原理,分析它如何保證內存可見性,并與其他同步機制進行對比。

## 目錄

1. [什么是內存可見性](#什么是內存可見性)
2. [volatile關鍵字簡介](#volatile關鍵字簡介)
3. [Java內存模型(JMM)基礎](#java內存模型jmm基礎)
4. [volatile的實現原理](#volatile的實現原理)
   - [4.1 內存屏障(Memory Barrier)](#41-內存屏障memory-barrier)
   - [4.2 禁止指令重排序](#42-禁止指令重排序)
   - [4.3 保證寫操作的原子性](#43-保證寫操作的原子性)
5. [volatile的底層實現](#volatile的底層實現)
   - [5.1 匯編層面分析](#51-匯編層面分析)
   - [5.2 JVM層面的實現](#52-jvm層面的實現)
6. [volatile的使用場景](#volatile的使用場景)
7. [volatile的局限性](#volatile的局限性)
8. [volatile與其他同步機制對比](#volatile與其他同步機制對比)
   - [8.1 volatile vs synchronized](#81-volatile-vs-synchronized)
   - [8.2 volatile vs final](#82-volatile-vs-final)
   - [8.3 volatile vs Atomic變量](#83-volatile-vs-atomic變量)
9. [實際案例分析](#實際案例分析)
10. [總結](#總結)

## 什么是內存可見性

內存可見性(Memory Visibility)是指當一個線程修改了共享變量的值,其他線程能夠立即得知這個修改。在沒有適當同步的情況下,由于現代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多級緩存機制,一個線程對共享變量的修改可能不會立即對其他線程可見。

考慮以下代碼示例:

```java
public class VisibilityProblem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ready = false;
    private static int number = 0;

    public static class Reader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while (!ready) {
                // 可能永遠循環下去
            }
            System.out.println(number);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new ReaderThread().start();
        Thread.sleep(1000);
        number = 42;
        ready = true;
        Thread.sleep(10000);
    }
}

在這個例子中,ReaderThread可能會永遠看不到ready變量的更新,從而陷入無限循環。這就是典型的內存可見性問題。

volatile關鍵字簡介

volatile是Java提供的一種輕量級的同步機制,它主要有兩個特性:

  1. 保證內存可見性:當一個線程修改了volatile變量的值,新值會立即被刷新到主內存中,并且其他線程讀取該變量時會直接從主內存讀取,而不是使用緩存中的舊值。

  2. 禁止指令重排序:編譯器和處理器會對指令進行重排序優化,而volatile變量會插入內存屏障,防止這種重排序。

聲明一個volatile變量的語法很簡單: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flag = false;

Java內存模型(JMM)基礎

要理解volatile的工作原理,必須先了解Java內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 JMM)。JMM定義了線程如何與內存交互,以及線程之間如何通過內存進行通信。

JMM的主要概念包括:

  1. 主內存(Main Memory):所有共享變量都存儲在主內存中
  2. 工作內存(Working Memory):每個線程有自己的工作內存,保存了該線程使用到的變量的主內存副本
  3. 內存間交互操作:JMM定義了8種原子操作來完成主內存與工作內存之間的交互

volatile變量的特殊之處在于,它直接在主內存中進行讀寫操作,跳過了工作內存的緩存機制。

volatile的實現原理

4.1 內存屏障(Memory Barrier)

內存屏障,也稱為內存柵欄,是一組處理器指令,用于實現對內存操作順序的限制。volatile的實現依賴于內存屏障,主要包含以下四種:

  1. LoadLoad屏障:確保Load1的數據裝載先于Load2及所有后續裝載指令
  2. StoreStore屏障:確保Store1的數據對其他處理器可見先于Store2及所有后續存儲指令
  3. LoadStore屏障:確保Load1的數據裝載先于Store2及所有后續存儲指令
  4. StoreLoad屏障:確保Store1的數據對其他處理器可見先于Load2及所有后續裝載指令

對于volatile變量的寫操作,JVM會在寫操作后插入一個StoreStore屏障和一個StoreLoad屏障;對于讀操作,會在讀操作前插入一個LoadLoad屏障和一個LoadStore屏障。

4.2 禁止指令重排序

編譯器和處理器為了優化性能,會對指令進行重排序。volatile通過內存屏障防止這種重排序:

  1. 寫操作:當第二個操作是volatile寫時,不管第一個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
  2. 讀操作:當第一個操作是volatile讀時,不管第二個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
  3. 讀寫操作:當第一個操作是volatile寫,第二個操作是volatile讀時,不能重排序

4.3 保證寫操作的原子性

雖然volatile不能保證復合操作的原子性(如i++),但它能保證單次讀/寫操作的原子性。對于long和double類型(64位),在非volatile情況下,JVM允許將64位的讀寫操作分解為兩個32位的操作,而volatile修飾的long和double變量則保證了原子性。

volatile的底層實現

5.1 匯編層面分析

在x86處理器上,volatile變量的寫操作會被編譯為帶有”lock”前綴的指令:

0x01a3de1d: movb $0x0,0x1104800(%esi);
0x01a3de24: lock addl $0x0,(%esp);

“lock”前綴會引發以下效果: 1. 將當前處理器緩存行的數據寫回系統內存 2. 這個寫回內存的操作會使其他CPU里緩存了該內存地址的數據無效

5.2 JVM層面的實現

在JVM中,volatile的實現依賴于以下機制:

  1. 字節碼層面:volatile變量在訪問時會使用ACC_VOLATILE標志
  2. JIT編譯器:會根據不同平臺插入適當的內存屏障指令
  3. 內存語義
    • 寫volatile變量時,JMM會把該線程對應的本地內存中的共享變量值刷新到主內存
    • 讀volatile變量時,JMM會使該線程對應的本地內存無效,從主內存中讀取共享變量

volatile的使用場景

volatile非常適合用于狀態標志的場景:

public class ShutdownRequest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shutdownRequested = false;

    public void shutdown() {
        shutdownRequested = true;
    }

    public void run() {
        while (!shutdownRequested) {
            // 處理任務
        }
    }
}

其他適用場景包括: 1. 單例模式的雙重檢查鎖定(DCL) 2. 一次性安全發布 3. 獨立觀察(independent observation)

volatile的局限性

volatile雖然有用,但也有其局限性: 1. 不能保證復合操作的原子性 2. 不適用于需要多個變量共同參與不變性條件的情況 3. 性能開銷比普通變量大

volatile與其他同步機制對比

8.1 volatile vs synchronized

特性 volatile synchronized
原子性 單次讀/寫原子性 代碼塊原子性
可見性 保證 保證
有序性 有限保證(禁止重排序) 完全保證
阻塞 不阻塞 阻塞
適用場景 狀態標志 復合操作

8.2 volatile vs final

final變量在初始化完成后也是線程安全的,但與volatile不同: 1. final變量只能被賦值一次 2. final的可見性是通過禁止重排序實現的 3. final更適用于不可變對象

8.3 volatile vs Atomic變量

Atomic類(如AtomicInteger)使用volatile和CAS操作實現: 1. Atomic類可以保證復合操作的原子性 2. 性能比synchronized高 3. 適用于計數器等場景

實際案例分析

案例1:雙重檢查鎖定(DCL)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這里volatile防止了指令重排序,確保對象完全構造完成后才對其他線程可見。

案例2:生產者消費者模式

public class ProducerConsumer {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isEmpty = true;
    private String message;
    
    public void produce(String message) {
        while (!isEmpty) {
            // 等待
        }
        this.message = message;
        isEmpty = false;
    }
    
    public String consume() {
        while (isEmpty) {
            // 等待
        }
        String result = message;
        isEmpty = true;
        return result;
    }
}

注意:這個例子中volatile是不夠的,還需要同步機制來保證原子性。

總結

volatile關鍵字通過內存屏障和禁止指令重排序的機制實現了內存可見性。它是Java并發編程中的重要工具,但并非萬能。正確使用volatile需要:

  1. 理解其適用場景
  2. 了解其局限性
  3. 結合其他同步機制使用

隨著Java內存模型的不斷完善和硬件的發展,volatile的實現細節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其核心思想——通過內存屏障保證可見性和有序性——將保持不變。

掌握volatile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成為Java并發編程高手的重要一步。 “`

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volatile關鍵字的實現原理和使用方法,涵蓋了從基礎概念到底層實現的各個方面,并提供了實際案例分析和與其他同步機制的對比。文章長度約為6550字,采用Markdown格式編寫,結構清晰,內容全面。

向AI問一下細節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I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_中文无码日韩欧免_久久香蕉精品视频_欧美主播一区二区三区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