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介紹了“docker鏡像的層疊結構是怎樣的”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使用docker pull sameersbn/gitlab命令的時候,會發現要下載好多images,因為docker的images是層疊結構的。
這個有點像git。就是最上一層的images,可能是下一層的images,為基礎構建的。
要先理解這個,先來看個例子。
之前我們使用過下面的命令來運行過一個nginx服務。
$ docker run --name webserver -d -p 80:80 nginx
現在我們進入到這個容器,改點東西。
$ docker exec -it webserver bash
然后:
root@3729b97e8226:/# echo '<h2>Hello, Docker!</h2>'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root@3729b97e8226:/# exit
你再使用curl http://localhost看看,是不是頁面變了。
然后你再使用stop命令把這個容器停掉,然后再啟動,你會發現又變回原來的樣子。
我們之前修改了容器的內容。
來看看改了哪些東西:
$ docker diff webserver C /root A /root/.bash_history C /run A /run/nginx.pid C /usr C /usr/share C /usr/share/nginx C /usr/share/nginx/html C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C /var C /var/cache C /var/cache/nginx A /var/cache/nginx/client_temp A /var/cache/nginx/fastcgi_temp A /var/cache/nginx/proxy_temp A /var/cache/nginx/scgi_temp A /var/cache/nginx/uwsgi_temp
我們可以把這個容器的改變保存下來,成為一個鏡像,下次就能直接運行了。
$ docker commit \ --author "hfpp2012 <hfpp2012@aliyun.com>" \ --message "修改了默認網頁" \ webserver \ nginx:v2
現在來查看一下nginx的鏡像,發現有兩個,如下:
$ docker images nginx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nginx v2 f51e5af097aa 5 minutes ago 182 MB nginx latest db079554b4d2 11 days ago 182 MB
因為v2那個版本的nginx鏡像,才只是改一點點內容,所以他們兩個鏡像的占用磁盤的容量只是182MB多點,而不是182 * 2 MB。
現在可以把v2這個版本的nginx鏡像運行起來。
$ docker run --name web2 -d -p 81:80 nginx:v2
使用docker commit雖然能保存鏡像或創建鏡像,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這么用,我們會使用Dockerfile來構建鏡像。
docker commit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來,我只是改了一個文件,上面卻顯示改了很多,比如臨時文件,記錄命令的文件(.bash_history),還有pid文件啥的。
而且使用docker commit創建的鏡像,別人也不無法知道你是如何創建的,萬一里面藏著什么東西,別人都不知道,很不安全。
所以嘛,我們接下來會使用Dockerfile來創建鏡像。
“docker鏡像的層疊結構是怎樣的”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網站,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實用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