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單片機之間如何實現白光通訊
## 引言
白光通訊(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是一種利用可見光波段(380-780nm)傳輸數據的技術。在單片機系統中,通過LED光源的快速亮滅調制(如PWM)可實現低成本、短距離的數據傳輸。本文將介紹基于兩個單片機的白光通訊實現方案。
---
## 一、系統組成
### 1. 硬件需求
- **發送端**
- 單片機(如STM32/51單片機)
- 高響應LED(如白光LED)
- 驅動電路(三極管或MOSFET)
- **接收端**
- 單片機(需支持外部中斷或定時器捕獲)
- 光敏傳感器(如光電二極管、光敏電阻)
- 信號放大與濾波電路
### 2. 通訊原理
通過發送端單片機控制LED的開關頻率(如OOK調制),將數據編碼為光信號;接收端通過光敏元件檢測光強變化,解碼還原數據。
---
## 二、實現步驟
### 1. 發送端設計
1. **數據編碼**
- 采用曼徹斯特編碼或自定義協議,避免長0/1導致同步丟失。
- 示例代碼(51單片機):
```c
void send_bit(uint8_t bit) {
LED = bit; // 輸出高低電平
delay_us(100); // 調整速率(如1kbps)
}
```
2. **調制輸出**
- 通過定時器生成PWM,控制LED亮度變化代表數據。
### 2. 接收端設計
1. **信號采集**
- 光敏電阻輸出經比較器轉換為數字信號。
- 使用單片機外部中斷捕獲信號邊沿。
2. **數據解碼**
- 通過定時器測量脈沖寬度,識別0/1序列。
- 示例邏輯:
```c
if (pulse_width > THRESHOLD) {
receive_buffer |= (1 << bit_pos);
}
```
---
## 三、關鍵優化
1. **抗干擾設計**
- 添加光學濾光片減少環境光影響。
- 采用CRC校驗提升數據可靠性。
2. **速率與距離平衡**
- 典型速率:1-10kbps(受限于LED響應時間)。
- 有效距離:通常小于5米,需調整LED功率與接收靈敏度。
---
## 四、應用場景
- 室內定位(如博物館導覽)
- 保密通訊(無電磁輻射)
- 物聯網設備短距離數據傳輸
---
## 結語
白光通訊為單片機間提供了一種無需射頻模塊的通訊方案。盡管速率和距離有限,但其低成本、易實現的特性適合特定場景。未來結合高靈敏度傳感器和調制算法(如OFDM),可進一步拓展應用潛力。
> **注意**:實際實現需根據具體硬件調整時序參數,并考慮環境光干擾的抑制。
注:全文約650字,內容涵蓋原理、實現及優化,可根據實際需求補充代碼細節或電路圖。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