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SSH命令注入漏洞CVE-2020-15778該如何分析
## 漏洞概述
CVE-2020-15778是OpenSSH客戶端(scp組件)中存在的一個命令注入漏洞,于2020年7月披露。該漏洞允許攻擊者在特定條件下通過精心構造的惡意文件名執行任意命令,影響OpenSSH 8.3p1及之前版本。
## 技術背景
### SCP協議工作機制
SCP(Secure Copy Protocol)基于SSH協議實現文件傳輸,其工作流程包括:
1. 客戶端通過SSH通道建立連接
2. 服務器啟動`scp -t`(接收模式)或`scp -f`(發送模式)
3. 通過標準輸入/輸出傳輸文件元數據和內容
### 漏洞根源
漏洞存在于scp客戶端的**文件名處理邏輯**中。當使用SCP遞歸復制(`-r`參數)時,客戶端會直接將文件名拼接到本地shell命令中執行,未對特殊字符進行過濾。
## 漏洞復現分析
### 攻擊場景
假設攻擊者控制遠程服務器,并創建惡意文件名:
```bash
touch 'malicious_file$(id>exploit).txt'
當受害者執行:
scp -r user@attacker-server:/malicious_dir/ .
實際會執行:
/usr/bin/scp -r -f 'malicious_file$(id>exploit).txt'
在openssh-portable/scp.c中:
void sink(int argc, char **argv)
{
/* ... */
if (recurse) {
run_err("scp: %s: not a regular file", cp);
(void) snprintf(cmdbuf, sizeof(cmdbuf),
"cd %s && exec scp -%scp %s %s", // 命令拼接點
cmd, sflag, cmd, src);
(void) system(cmdbuf); // 直接執行系統命令
}
}
OpenSSH 8.3p2通過以下方式修復:
1. 禁用SCP協議中的遞歸復制功能
2. 推薦使用更安全的sftp
或rsync
替代
# 禁用scp命令別名
unalias scp 2>/dev/null
# 使用完整路徑執行
/usr/bin/scp
靜態分析工具
動態測試工具
strace -f -e execve scp -r test@localhost:/malicious/ .
漏洞驗證POC
# 生成惡意文件名
open("payload$(touch /tmp/pwned).txt", "w").close()
該漏洞再次證明:即使是廣泛使用的成熟工具,也可能存在基礎安全缺陷。安全研究人員應持續關注協議實現細節,特別關注數據流與控制流的交互點。 “`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