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析Swift 結構體?很多新手對此不是很清楚,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來學習下,希望你能有所收獲。
Swift 結構體是構建代碼所用的一種通用且靈活的構造體。
我們可以為結構體定義屬性(常量、變量)和添加方法,從而擴展結構體的功能。
與 C 和 Objective C 不同的是:
結構體總是通過被復制的方式在代碼中傳遞,因此它的值是不可修改的。
語法
我們通過關鍵字 struct 來定義結構體:
struct nameStruct { Definition 1 Definition 2 …… Definition N }
實例
我們定義一個名為 MarkStruct 的結構體 ,結構體的屬性為學生三個科目的分數,數據類型為 Int:
struct MarkStruct{ var mark1: Int var mark2: Int var mark3: Int }
我們可以通過結構體名來訪問結構體成員。
結構體實例化使用 let 關鍵字:
import Cocoa struct studentMarks { var mark1 = 100 var mark2 = 78 var mark3 = 98 } let marks = studentMarks() print("Mark1 是 \(marks.mark1)") print("Mark2 是 \(marks.mark2)") print("Mark3 是 \(marks.mark3)")
以上程序執行輸出結果為:
Mark1 是 100
Mark2 是 78
Mark3 是 98
實例中,我們通過結構體名 'studentMarks' 訪問學生的成績。結構體成員初始化為mark1, mark2, mark3,數據類型為整型。
然后我們通過使用 let 關鍵字將結構體 studentMarks() 實例化并傳遞給 marks。
最后我們就通過 . 號來訪問結構體成員的值。
以下實例化通過結構體實例化時傳值并克隆一個結構體:
import Cocoa struct MarksStruct { var mark: Int init(mark: Int) { self.mark = mark } } var aStruct = MarksStruct(mark: 98) var bStruct = aStruct // aStruct 和 bStruct 是使用相同值的結構體! bStruct.mark = 97 print(aStruct.mark) // 98 print(bStruct.mark) // 97
以上程序執行輸出結果為:
98
97
結構體應用
在你的代碼中,你可以使用結構體來定義你的自定義數據類型。
結構體實例總是通過值傳遞來定義你的自定義數據類型。
按照通用的準則,當符合一條或多條以下條件時,請考慮構建結構體:
舉例來說,以下情境中適合使用結構體:
結構體實例是通過值傳遞而不是通過引用傳遞。
import Cocoa struct markStruct{ var mark1: Int var mark2: Int var mark3: Int init(mark1: Int, mark2: Int, mark3: Int){ self.mark1 = mark1 self.mark2 = mark2 self.mark3 = mark3 } } print("優異成績:") var marks = markStruct(mark1: 98, mark2: 96, mark3:100) print(marks.mark1) print(marks.mark2) print(marks.mark3) print("糟糕成績:") var fail = markStruct(mark1: 34, mark2: 42, mark3: 13) print(fail.mark1) print(fail.mark2) print(fail.mark3)
以上程序執行輸出結果為:
優異成績:
98
96
100
糟糕成績:
34
42
13
看完上述內容是否對您有幫助呢?如果還想對相關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或閱讀更多相關文章,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感謝您對億速云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