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開源技術中,Openstack可能是最具爭議性的一個。從2010年10月第一個版本正式發布到現在,OpenStack已經走過了8年歷程。在這期間,有人選擇“進”,有人選擇“出”,而有人則選擇“進進出出”。
在Openstack早期,因其更具開放性和靈活性等特點,被很多企業追隨,用于搭建和管理云計算系統。大概從2014年開始,OpenStack進入概念熱炒鼎盛期。那個時候,即便是中小企業,也想借助OpenStack實現云端轉型。到了2016年,隨著IBM、HPE和思科(Cisco)等企業的退出,OpenStack陷入低谷期。但有意思的是,IBM在2018年以34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紅帽,而紅帽是Openstack的最大支持者。顯然,IBM在OpenStack市場實現了“二次回歸”。
那么,對于想借OpenStack來構建云平臺的用戶來說,OpenStack到底是“涼”,還是“熱”?浪潮云海OS將升級到R版本的消息,無疑給質疑者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為OpenStack正名,浪潮云海OS再升級!
“把開源之路踐行到底,浪潮將堅定不移地支持OpenStack。為了增強云服務支撐能力,浪潮云海OS正在基于Rocky這個版本來迭代產品,預計明年初能出新版本?!?
浪潮云計算產品部副總經理劉曉欣表示,云海OS是面向于IaaS云平臺的解決方案,是以OpenStack為核心來構建,包含底層的虛擬化,上層的云管理平臺,是一個整體。
浪潮云計算產品部副總經理劉曉欣
浪潮云海OS從1.0版開始做起,至今已經有8年時間。從2015年開始,浪潮開始以OpenStack為核心框架,期間已迭代了好幾個版本,產品的成熟度變得越來越好。明年初,浪潮要升級到R版本,這也是浪潮云海OS最重要版本的推進。
OpenStack的Rocky版本于今年9月正式發布,在11月份的OpenStack柏林峰會上,Rocky版本成為OpenStack的“新坐標”。作為早期開源的云計算管理平臺項目,OpenStack的優勢是開源、開放,但劣勢也非常明顯,比如:開源能力僅限于軟件本身,大規模集群管理能力不夠,缺少新技術兼容能力等。OpenStack把這一切寄希望于最新發布的Rocky版本,增加了對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和軟件容器等新興技術的兼容。
經歷了8年的成長歷程,OpenStack正在蛻變,未來將以更開放的姿態,去占領新的高地。開源不僅體現在OpenStack本身,還應該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等所有基礎設施層面。
初心不改,用戶需求讓浪潮對OpenStack“情有獨鐘”
打造更具開放性的基礎設施能力,浪潮將繼續深化OpenStack在企業中的應用場景。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浪潮為何要對OpenStack“情有獨鐘”,不離不棄?
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OpenStack是經過大量實踐驗證過的最佳云架構平臺。 尤其在中國市場,如果不選阿里云、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現有的云平臺,OpenStack是傳統IT走向云之旅的唯一途徑。盡管Docker、Kubernetes等技術很火,但是他們并不能替代OpenStack。
另外,隨著OpenStack新版本的不斷迭代,各方面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以浪潮媒體云的大型項目為例,最高已經達到了一千五百個點,這得益于OpenStack架構本身的功能特點。OpenStack的控制面可以切分,可以以組件化的形式靈活部署,不斷優化。浪潮云海OS通過對控制面里組件的隔離以及對數據庫的優化和切分,能讓整個系統高效運轉,進而能支持單集群上千個節點的規模。
所以,只從架構來說,OpenStack是最佳選擇。就像OpenStack基金會執行董事Jonathan Bryce定義的那樣,Open Infrastructure開放式架構體系能讓云計算從基礎設施開始,就有一個融合的企業應用環境。
讓世界運轉在OpenStack之上,浪潮云海OS升級版高用戶價值凸顯
問題來了,升級到Rocky版本后的浪潮云海OS,具體有哪些亮點呢?
總結來看有三個特點:
第一,與AI融合。從人工智能底層的計算設備來看,在原來的環境里,AI是AI,云是云。未來,把AI設備、資源和設施統一納入到云環境,是大勢所趨。所以升級后,云和AI融合將更緊密,浪潮希望把GPU、FPGA以及SoC加速器等類型的加速設備,作為資源放在云平臺里,進行統一管理?,F在,很多AI應用跑在容器上,浪潮在云海OS 5.5版本的時候就已經和Kubernetes進行了融合。云海OS可以管理虛擬機,也可以管理容器應用。此外,云海OS能讓AI更簡單、更流程化。讓AI應用去消費計算資源,云海OS會和這種軟件深化融合,簡化AI的使用者去消費AI資源的過程。
第二,增強多云管理能力。云海OS的架構底層是虛擬化,中間是云平臺,最頂層就是一個云管理平臺CMP。云管理平臺,有一個發展周期最長的產品,叫做InCloud Manager,是一個異構或者跨云、多云的管理平臺,核心能力是能管理OpenStack、Vmware以及其他各類虛擬化平臺。在新版本迭代中,會加強這部分能力,具備統一管理、統一監控、運維等混合云管理能力,以及實現不同云之間的遷移、網絡的打通等等。
OpenStack的云平臺比較適用于一個單獨的云,比較純粹。但是,如果客戶的場景里有很多異構的點,或者有“多中心”,需要做統一管理的時候,就需要CMP。比如:一個客戶,在北京和天津各有一個中心,西安也有一個中心,就得上InCloud Manager,不能純粹地只用一個OpenStack。
第三,提供裸機云支撐能力。近兩年,裸機云銷量大好,國內各大公有云廠商都推出了裸機產品,裸機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說明,裸機云有著它特定的使用場景,比如對性能要求比較高的數據庫類的應用,還有與大數據相關的一些業務。未來,一些AI的應用也會涉及裸機的基礎管理。在很多大的業務系統里,虛擬機占的比重最高,容器的增長勢頭比較快,而裸機比較穩定。換句話說,裸機的訴求不會消失,在未來五到十年內,裸機、虛擬機和容器都是共存格局。
未來,從云海OS的Rocky版本中,用戶可以看到裸機BIOS的設置方案。R版本加強了穩定性,為打通虛擬機和裸機等做了相關的工作。
當然,云海OS升級版的亮點,還不止這些,除了在AI、多云管理、裸機架構支撐能力表現突出外,在大規模集群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會進一步加強。
所以,從浪潮云海OS的升級來看,OpenStack不是在走下坡路,而是已處于成熟穩定期。OpenStack 從誕生之初,就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終極目標,“讓世界運轉在OpenStack之上”。相信,在以浪潮為代表的企業的推動下,OpenStack將真正成為各大企業上云的基石。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