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從不被看好到成長為勢不可擋的技術潮流,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如今“云原生”又被企業以及開發者奉為圭臬,并被認為是云計算的未來。
阿里云容器技術負責人易立認為云計算有三個階段:云搬遷、云就緒和云原生。
第一個階段是為了降低成本的搬遷上云,將運行在物理機中的應用遷移到虛擬化環境中,應用的開發和運維方式并沒有很大不同。
第二個階段云就緒,企業希望利用云計算提升整體效率,開始嘗試微服務架構,并關注標準化、自動化、可擴展性和高可用性等指標。
而第三個階段,也就是當下,企業開始完全擁抱云計算,很多應用從最開始就生長在云上,敏捷、彈性、容錯、可移植等也成為重點特性,軟件的架構設計、開發、構建、交付等整個生命周期都被重塑了。
在首屆國內KubeCon + CloudNativeCon 2018上,云原生的應用實踐與落地成為全球的頂級科技企業、開發者關注的焦點,大會keynote環節中,阿里云研究員馬濤分享了云原生生態系統在中國的現狀,云原生技術已經融入了大眾的衣食住行。
cdn.com/571d8987c33916c094cdaf8ccba9f3bcf9d2e706.png">
阿里云研究員馬濤在現場作主題演講
“云原生技術已經慢慢地融入了大眾衣食住行?!瘪R濤表示。
舉個例子,2018天貓雙11期間,Pouch、阿里云容器鏡服務就為廣大消費者“買買買”提供了穩定的支撐。
一般情況下,在應對流量洪峰場景之前都需要對流量提前預估,以預先準備計算好的資源和應用容量,但僅完成這一步,還不足以支撐流量高峰,緊急擴容的能力也極為重要。事實證明,容器技術的特點非常適合此類場景,在需要時可以快速、自動彈性伸縮。
早在2011年,阿里巴巴就開始展開容器技術的探索。2016年雙11將所有交易核心應用容器化,幾十萬容器撐起了雙11交易17.5萬筆/秒的下單峰值;去年雙11,阿里巴巴集團實現在線服務全部容器化,內部已達到百萬級容器部署規模,其中雙11交易峰值到32.5萬筆/秒,并且可以實現十分鐘內萬臺服務器的快速部署。
到現在,容器鏡像服務支撐了阿里巴巴集團10萬鏡像的托管,并累積了2億次鏡像下載量。
云原生技術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應用:餓了么使用TiKV承載隨時可能暴增的外賣訂單;思嵐基于阿里云和Kubernetes、Harbor構建了掃地機器人方案;微博更是構建了深度學習訓練框架,用Kubernetes統一管理異構資源和AI任務調度。
阿里云專家與海外專家
云原生概念其實由來已久,最早是2015年Pivotal的Matt Stine首次提出,但很長一段時間業界對其定義都很模糊。
今年,CNCF云原生基金會對云原生給出了具體定義:云原生技術有利于各組織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云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這些技術能夠構建容錯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觀察的松耦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云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松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和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如果在容器化基礎架構和服務治理層,構建最上層的業務抽象,這需要一整個的云原生操作系統。所以云原生更多的是一套技術體系和方法論,阿里云容器服務就是基于這一理念打造的。
阿里云容器服務Kubernetes版(ACK)同時支持公共云、專有云和混合云模式,優化整合阿里云基礎能力,使得容器應用輕松地利用底層強大的計算、存儲、網絡等能力。
例如,面向追求極致效率的深度學習、高性能計算場景:
可以采用神龍彈性裸金屬服務器或者GPU、FPGA實例等異構計算能力;
配合阿里云Terway網絡驅動使用彈性網卡可以幾乎無損耗地達到 9Gb網絡帶寬,或者采用融合以太網的RDMA協議(RoCE)技術25Gb網絡;
還可以基于CPFS這樣并行文件系統提升處理效率,提供高達1億IOPS和1TBps吞吐的能力。
至于服務網格,可以在阿里云Kubernetes作為基礎架構之上,結合Istio服務網格,支持多云、混合云,針對微服務提供有效的治理能力,并以Kubernetes和Istio為基礎,提供針對特定應用負載的不同支持,例如針對Kubeflow服務的流量治理、為Knative提供負載的路由管理能力等。
容器已經成為一種技術平臺,需要滿足各種應用場景的需求,例如IoT、深度學習、區塊鏈等。阿里云區塊鏈高級技術專家余珊認為,“區塊鏈業務應用沒有統一的標準,會涉及到各種類型的應用。而容器提供了標準的軟件打包、分發能力,實現了運行環境的一致性以及與底層的解耦,并且可以充分發揮Kubernetes的資源調度、運維管理、安全隔離、微服務架構等優勢?!?
2017年9月,阿里云推出基于容器的區塊鏈解決方案,用戶可以通過Kubernetes和Helm/Chart模板快速搭建企業級區塊鏈環境。今年8月,發布了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 as a Service),在系統開發、運維各個環節,支持一鍵快速部署區塊鏈環境,實現跨企業、跨區域的區塊鏈應用。
原文鏈接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670758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