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鈺瑩
作為云原生領域的頂級開源社區,?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基金會,以下簡稱 CNCF)近日宣布成立 Application Delivery SIG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這一新小組的成立會承擔什么樣的職責?又會給云原生領域帶來哪些新的影響?本文,InfoQ 對阿里高級技術專家張磊進行獨家采訪。
2019 年 9 月 12 日,?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基金會,以下簡稱 CNCF)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了 Application Delivery SIG (以下簡稱 App Delivery SIG)正式成立,阿里高級技術專家、Kubernetes 社區資深成員張磊,軟件智能公司 Dynatrace 的首席技術與戰略創新官?Alois Reitbauer,與 VMware 資深專家 Bryan Liles?共同當選為該 SIG 首屆聯席主席。當天,雅虎財經等國外多家媒體也對這一消息進行了同步報道。
據介紹,CNCF 領域小組是 CNCF 基金運轉的一套核心機制。CNCF 首席技術官 Chris Aniszczyk 在官宣中表示:“CNCF 領域小組在云原生社區的擴張和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正在幫助整個生態深入理解這些技術領域里的最佳實踐,并同 CNCF TOC(技術監督委員會)緊密協作以甄別可持續的開源項目,或者幫助它們彌補不足”。本次官宣成立 App Delivery SIG 后,CNCF 目前下轄三個領域小組,分別是 App Delivery SIG 、Security SIG 和 Storage SIG。
在社區層面,CNCF 領域小組將負責“以富有遠見的方式來協調和連接對應技術領域中的關注點、最終用戶和開源項目”。在組織架構上,領域小組通常由該領域中倍受認可的技術專家負責領導,并向上對 CNCF TOC 匯報。
本次新成立的 CNCF App Delivery SIG,中文全稱是 CNCF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該領域小組是 CNCF 基金會官方成立的第一個以“應用”為中心的領域小組。在云計算生態核心關注點迅速聚焦到“云原生應用”的今天,該小組被社區譽為是 “CNCF 里最具價值的領域小組”。在該領域小組成立后,原先在 CNCF 中的 Serverless 工作組(Serverless Working Group)亦將劃歸到應用交付領域小組下。
對于 CNCF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的使命,該小組的 TOC 聯絡人、來自微軟的工程師 Michelle Noorali 在官方文章指出:
憑借應用交付領域小組,我們希望明確并解決應用交付生命周期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問題,同時優化云原生場景下的應用架構。這個小組還將致力于在應用交付生態中進行重要的協作,聯同整個社區一起來甄別和修正應用管理開源項目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鴻溝,推動應用交付工具和流程的標準化。我們期待 CNCF 基金會能夠同應用開發和運維工程師更加緊密地合作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印象中,CNCF 基金會的主要關注群體大多是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人員。但是在應用交付領域小組成立之后,CNCF 基金會正在**同**應用開發和應用運維人員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對于這一新成立的領域小組,其后續會做哪些事情是廣大云計算領域開發者非常關注的,張磊表示:首先,**領域小組將**逐步確立和推進“云原生應用管理與標準交付體系”。云原生應用管理與交付是一個隨著云原生技術日漸成熟之后迅速成為新一代云計算技術聚焦點的重要技術領域。在當前的技術生態當中,Kubernetes 正在構建一個受到全世界普遍認同的、標準化的應用基礎設施層;Serverless 則提供了一種高效的調度與資源管理模型;而 Service Mesh 則進一步明確了應用之間非侵入式的服務治理機制。這些能力,我們都統一稱之為“平臺層能力”,也是之前 CNCF 基金會主要關注的領域。而本次 CNCF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所關注的,則是在“平臺層”之上的“應用管理層”的技術架構和演進方向。這一層,也是未來云計算生態的價值聚焦點。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將致力于與整個云原生社區協作,共同在“應用”、“最終用戶”和“平臺層”之間,構建出一套高效、標準和可信賴的交付與連通體系。這個思想貫穿應用交付的聲明周期,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標準的分層結構 (云原生應用分層模型) 來將其形象表達出來:
在這個模型下,”應用定義“,”應用部署與交付“,和”應用實例管理“之間會進行清晰的分層和協作。舉個例子,“藍綠發布(blue-green deployment)”關注的是應用部署與交付層面的概念,而 K8s Deployment (或者 K8s Operator)則負責提供再下一層的應用實例管理能力,這兩層相互聯動,但并不耦合在一起。這種分層理念,是目前整個云計算生態都缺失的。而云原生應用分層模型,將會成為后續云原生應用交付生態向“標準化”、“插件化”、和“職責分離”的方向不斷演進的重要理論基礎,?同時也將使得基于 K8s Operator 制作和發布的”第三方應用“生態,統一納管到云原生應用交付于管理體系當中。
其次, 云原生應用交付最佳實踐與架構范式。應用交付領域小組將協同云原生開源社區一起,在上述“云原生應用分層模型”體系下逐步抽象與提煉出各層對應的最佳實踐、基礎范式、參考架構與項目范例,同時對主流開源社區中的應用管理項目進行梳理和匯總。最終,這些內容都會以《CNCF 云原生應用架構白皮書》的方式同整個生態見面。
最后,推動云原生應用交付生態向分層與標準的架構上不斷演進。 在上述理論和實踐基礎上,應用交付領域小組將會聯同社區和生態,共同推進主線應用管理開源項目逐步向分層、統一、標準的方向持續演進。此外,領域小組也會持續在這套體系下進一步甄別和孵化開源項目,并通過編制《云原生應用交付生態指南(Cloud Native App Delivery Lanscape)》來幫助云原生用戶和開發者進行選型和架構參考。這些都有望讓云原生社區的終端用戶真正成為應用交付領域小組最大的受益者。
作為 CNCF 與云原生技術生態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阿里巴巴大量在互聯網級場景中實踐云原生技術體系。
2011 年,阿里巴巴開始向容器等云原生技術進行演進,最初的目標是為了增強資源本身的利用率,隨后又開始探索調度、存儲等方向,逐步提高資源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在這一基礎上,阿里巴巴開始想辦法提高業務穩定性和打造平臺無關的應用交付能力,通過諸如 Kubernetes、容器設計模式等技術和理念,推動云原生在阿里巴巴穩健、優雅的落地。在整個平臺切換到 Kubernetes 之后,阿里巴巴開目前則正在推進將整個經濟體的應用管理體系打通,在統一架構的基礎上做到應用自動化和自愈;提高監控和可運維性;讓 Kubernetes 與應用平臺實現最佳交互;與社區融合,將社區的新技術引入阿里巴巴內部進行實踐以幫助社區落地,并將內部優秀的技術成果貢獻給社區,讓整個阿里巴巴云原生技術棧更加開放。
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應用交付并不等于 CI/CD。
CI/CD 關注的核心是研發效能和敏捷實踐,而云原生應用管理與交付技術,則是構建以應用為中心的基礎設施的基石和基本組成部分。實際上,先進的云原生應用交付技術正是更好的實踐 CI/CD 的技術基礎。比如,在 2019 年 KubeCon 上海開源的?OpenKruise 項目,其實就是阿里內部沉淀下來的,對應“云原生應用分層模型”中 Application Automation & Operation 這一層的一項能力。有了 Kruise?為整個應用交付體系提供的諸如原地升級(Inplace Upgrade)等寶貴的技術支撐,才使得阿里巴巴在”雙十一“場景下進行有狀態應用的交付成為了可能,也使得在此基礎構建 CI/CD 體系成為了現實。
在 CNCF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成立后,阿里巴巴會更加緊密的同 CNCF 基金會進行協作,一方面積極嘗試在互聯網和云產品雙重場景中實踐“云原生應用管理與標準交付體系”,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深度參與到云原生應用技術開源社區當中。
CNCF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的成立,可以看做是云原生技術生態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它標志著云計算生態的關注點正在從基礎設施層逐步上升到“應用層”這一云原生技術的核心價值點上?!霸圃鷳梅謱幽P汀?、“云原生應用標準交付”和“云原生應用架構”,也會成為應用交付領域小組后續工作的關鍵詞。
采訪最后,張磊總結道:隨著云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云原生”這個以“軟件天然生在云上、長在云上”作為基礎假設的應用管理與架構理念正在迅速深入人心,而本次應用交付領域小組的成立,也正是“云的價值,正在回歸到應用本身”這一趨勢的真實寫照。
“ 阿里巴巴云原生微信公眾號(ID:Alicloudnative)關注微服務、Serverless、容器、Service Mesh等技術領域、聚焦云原生流行技術趨勢、云原生大規模的落地實踐,做最懂云原生開發者的技術公眾號?!?/strong>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