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為遞歸
個人理解就是自己調用自己,直到滿足一個條件結束自己調用自己的過程,這個就是遞歸。舉一個通俗的點的例子:
假設你在一個電影院,你想知道自己坐在哪一排,但是前面人很多,你懶得去數了,于是你問前一排的人「你坐在哪一排?」,這樣前面的人 (代號 A) 回答你以后,你就知道自己在哪一排了——只要把 A 的答案加一,就是自己所在的排了,不料 A 比你還懶,他也不想數,于是他也問他前面的人 B「你坐在哪一排?」,這樣 A 可以用和你一模一樣的步驟知道自己所在的排。然后 B 也如法炮制,直到他們這一串人問到了最前面的一排(或者說問到了知道自己是哪一排的人,預示著調用結束),第一排的人告訴問問題的人「我在第一排」,最后大家就都知道自己在哪一排了
2.遞歸算法設計的基本思想是:
對于一個復雜的問題,把原問題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簡單類同的子問題,繼續下去直到子問題簡單到能夠直接求解,也就是說到了遞推的出口,這樣原問題就有遞推得解。
關鍵要抓住的是:
(1)遞歸出口
(2)地推逐步向出口逼近
3.常見遞歸算法
(1)最常見的就是階乘,比如求5的階乘,數學公式就是:5*4*3*2*1,代碼:
package suanfa; /** * Created by tl on 2016/4/10. */ public class Digui { public static int digui(int n){ if(n==1||n==0){ return n; }else{ System.out.println("執行第" + n + "次"); return n*digui(n-1);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digui(5)); }
(2)求1+2+3+4+5+6+7……+1000的和
static int count(int n){ if(n>0){ return n+count(n-1); }else{ return 0;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um=count(1000); System.out.println(sum); } }
(3)1,1,2,3,5,8,13,21,34...,求用遞歸算第30個數
static int count(int n){ if(n==1||n==2) { return 1; } return count(n-1)+count(n-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um=count(30); System.out.println(sum); }
用遞歸方式實現 99乘法表
代碼如下:
package test.ms; public class MultiTab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9); } /** * 打印出九九乘法表 * @param i */ public static void m(int i) { if (i == 1) { System.out.println("1*1=1 "); } else { m(i - 1); for (int j = 1; j <= i; j++) { System.out.print(j + "*" + i + "=" + j * i + " "); } System.out.println(); } } }
用Java打印九九除法表代碼分析
遞歸的效率問題及遞歸與循環比較
1.所謂的遞歸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大家都知道遞歸的實現是通過調用函數本身,函數調用的時候,每次調用時要做地址保存,參數傳遞等,這是通過一個遞歸工作棧實現的。具體是每次調用函數本身要保存的內容包括:局部變量、形參、調用函數地址、返回值。那么,如果遞歸調用N次,就要分配N*局部變量、N*形參、N*調用函數地址、N*返回值。這勢必是影響效率的。
2.用循環效率會比遞歸效率高嗎?
遞歸與循環是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典型思路。當然也并不是說循環效率就一定比遞歸高,遞歸和循環是兩碼事,遞歸帶有棧操作,循環則不一定,兩個概念不是一個層次,不同場景做不同的嘗試。
2.1遞歸算法:
優點:代碼簡潔、清晰,并且容易驗證正確性。(如果你真的理解了算法的話,否則你更暈)
缺點:它的運行需要較多次數的函數調用,如果調用層數比較深,需要增加額外的堆棧處理(還有可能出現堆棧溢出的情況),比如參數傳遞需要壓棧等操作,會對執行效率有一定影響。但是,對于某些問題,如果不使用遞歸,那將是極端難看的代碼。
2.2循環算法:
優點:速度快,結構簡單。
缺點: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的問題適合使用遞歸而不是循環。如果使用循環并不困難的話,最好使用循環。
2.3遞歸算法和循環算法總結:
1.一般遞歸調用可以處理的算法,也通過循環去解決常需要額外的低效處理。
2.現在的編譯器在優化后,對于多次調用的函數處理會有非常好的效率優化,效率未必低于循環。
3.遞歸和循環兩者完全可以互換。如果用到遞歸的地方可以很方便使用循環替換,而不影響程序的閱讀,那么替換成遞歸往往是好的。(例如:求階乘的遞歸實現與循環實現。)
3.那么遞歸使用的棧是什么樣的一個棧呢?
首先,看一下系統棧和用戶棧的用途。
3.1系統棧(也叫核心棧、內核棧)是內存中屬于操作系統空間的一塊區域,其主要用途為:(1)保存中斷現場,對于嵌套中斷,被中斷程序的現場信息依次壓入系統棧,中斷返回時逆序彈出;(2)保存操作系統子程序間相互調用的參數、返回值、返回點以及子程序(函數)的局部變量。
3.2用戶棧是用戶進程空間中的一塊區域,用于保存用戶進程的子程序間相互調用的參數、返回值、返回點以及子程序(函數)的局部變量。
我們編寫的遞歸程序屬于用戶程序,因此使用的是用戶棧。
總結
以上就是本文關于java編程之遞歸算法總結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參閱本站:java實現的各種排序算法代碼示例、Java算法之堆排序代碼示例、Java 蒙特卡洛算法求圓周率近似值實例詳解等,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留言,小編會及時回復大家的。感謝朋友們對本站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