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C++中使用static方法?很多新手對此不是很清楚,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來學習下,希望你能有所收獲。
C 語言的 static 關鍵字有三種(具體來說是兩種)用途:
1. 靜態局部變量:用于函數體內部修飾變量,這種變量的生存期長于該函數。
int foo(){
static int i = 1; // note:1
//int i = 1; // note:2
i += 1;
return i;
}要明白這個用法,我們首先要了解c/c++的內存分布,以及static所在的區間。
對于一個完整的程序,在內存中的分布情況如下圖:
1.棧區: 由編譯器自動分配釋放,像局部變量,函數參數,都是在棧區。會隨著作用于退出而釋放空間。
3.堆區:程序員分配并釋放的區域,像malloc(c),new(c++)
3.全局數據區(靜態區):全局變量和靜態便令的存儲是放在一塊的,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在一塊區域,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靜態變量在相鄰的另一塊區域。程序結束釋放。
4.代碼區
所以上面note:1的static是在全局數據區分配的,那么它存在的意思是什么?又是什么時候初始化的呢?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它存在的意義就是隨著第一次函數的調用而初始化,卻不隨著函數的調用結束而銷毀(如果把以上的note:1換成note:2,那么i就是在棧區分配了,會隨著foo的調用結束而釋放)。
那么第二個問題也就浮出水面了,它是在第一次調用進入note:1的時候初始化(當初面試被坑過,我居然說是一開始就初始化了,汗?。。?。且只初始化一次,也就是你第二次調用foo(),不會繼續初始化,而會直接跳過。
那么它跟定義一個全局變量有什么區別呢,同樣是初始化一次,連續調用foo()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使用全局變量的話,變量就不屬于函數本身了,不再僅受函數的控制,給程序的維護帶來不便。
靜態局部變量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靜態局部變量保存在全局數據區,而不是保存在棧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調用,直到下次賦新值。
那么我們總結一下,靜態局部變量的特點(括號內為note:2,也就是局部變量的對比):
(1)該變量在全局數據區分配內存(局部變量在棧區分配內存);
(2)靜態局部變量在程序執行到該對象的聲明處時被首次初始化,即以后的函數調用不再進行初始化(局部變量每次函數調用都會被初始化);
(3)靜態局部變量一般在聲明處初始化,如果沒有顯式初始化,會被程序自動初始化為0(局部變量不會被初始化);
(4)它始終駐留在全局數據區,直到程序運行結束。但其作用域為局部作用域,也就是不能在函數體外面使用它(局部變量在棧區,在函數結束后立即釋放內存);
2.靜態全局變量:定義在函數體外,用于修飾全局變量,表示該變量只在本文件可見。
static int i = 1; //note:3
//int i = 1; //note:4
int foo()
{
i += 1;
return i;
}note:3和note:4有什么差異呢?你調用foo(),無論調用幾次,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本文件內調用他們是完全相同的。那么他們的區別是什么呢?
文件隔離!
假設我有一個文件a.c,我們再新建一個b.c,內容如下。
//file a.c
//static int n = 15; //note:5
int n = 15; //note:6
//file b.c
#include <stdio.h>
extern int n;
void fn()
{
n++;
printf("after: %d\n",n);
}
void main()
{
printf("before: %d\n",n);
fn();
}我們先使用note:6,也就是非靜態全局變量,發現輸出為:
before: 15
after: 16
也就是我們的b.c通過extern使用了a.c定義的全局變量。
那么我們改成使用note:5,也就是使用靜態全局變量呢?
gcc a.c b.c -o output.out
會出現類似undeference to "n"的報錯,它是找不到n的,因為static進行了文件隔離,你是沒辦法訪問a.c定義的靜態全局變量的,當然你用 #include "a.c",那就不一樣了。
以上我們就可以得出靜態全局變量的特點:
靜態全局變量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全局變量可以);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義相同名字的變量,不會發生沖突(自然了,因為static隔離了文件,其它文件使用相同的名字的變量,也跟它沒關系了);
3.靜態函數:準確的說,靜態函數跟靜態全局變量的作用類似:
//file a.c
#include <stdio.h>
void fn()
{
printf("this is non-static func in a");
}
//file b.c
#include <stdio.h>
extern void fn(); //我們用extern聲明其他文件的fn(),供本文件使用。
void main()
{
fn();
}可以正常輸出:this is non-static func in a。
當給void fn()加上static的關鍵字之后呢? undefined reference to "fn".
所以,靜態函數的好處跟靜態全局變量的好處就類似了:
1.靜態函數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2.其它文件中可以定義相同名字的函數,不會發生沖突;
上面一共說了三種用法,為什么說準確來說是兩種呢?
1.一種是修飾變量,一種是修飾函數,所以說是兩種(這種解釋不多)。
2.靜態全局變量和修飾靜態函數的作用是一樣的,一般合并為一種。(這是比較多的分法)。
C++ 語言的 static 關鍵字有二種用途:
當然以上的幾種,也可以用在c++中。還有額外的兩種用法:
1.靜態數據成員:用于修飾 class 的數據成員,即所謂“靜態成員”。這種數據成員的生存期大于 class 的對象(實體 instance)。靜態數據成員是每個 class 有一份,普通數據成員是每個 instance 有一份,因此靜態數據成員也叫做類變量,而普通數據成員也叫做實例變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Rectangle
{
private:
int m_w,m_h;
static int s_sum;
public:
Rectangle(int w,int h)
{
this->m_w = w;
this->m_h = h;
s_sum += (this->m_w * this->m_h);
}
void GetSum()
{
cout<<"sum = "<<s_sum<<endl;
}
};
int Rectangle::s_sum = 0; //初始化
int main()
{
cout<<"sizeof(Rectangle)="<<sizeof(Rectangle)<<endl;
Rectangle *rect1 = new Rectangle(3,4);
rect1->GetSum();
cout<<"sizeof(rect1)="<<sizeof(*rect1)<<endl;
Rectangle rect2(2,3);
rect2.GetSum();
cout<<"sizeof(rect2)="<<sizeof(rect2)<<endl;
system("pause");
return 0;
}結果如下:

由圖可知:sizeof(Rectangle)=8bytes=sizeof(m_w)+sizeof(m_h)。也就是說 static 并不占用Rectangle的內存空間。
那么static在哪里分配內存的呢?是的,全局數據區(靜態區)。
再看看GetSum(),第一次12=3*4,第二次18=12+2*3。由此可得,static只會被初始化一次,于實例無關。
結論:
對于非靜態數據成員,每個類對象(實例)都有自己的拷貝。而靜態數據成員被當作是類的成員,由該類型的所有對象共享訪問,對該類的多個對象來說,靜態數據成員只分配一次內存。
靜態數據成員存儲在全局數據區。靜態數據成員定義時要分配空間,所以不能在類聲明中定義。
也就是說,你每new一個Rectangle,并不會為static int s_sum的構建一份內存拷貝,它是不管你new了多少Rectangle的實例,因為它只與類Rectangle掛鉤,而跟你每一個Rectangle的對象沒關系。
2、靜態成員函數:用于修飾 class 的成員函數。
我們對上面的例子稍加改動: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Rectangle
{
private:
int m_w,m_h;
static int s_sum;
public:
Rectangle(int w,int h)
{
this->m_w = w;
this->m_h = h;
s_sum += (this->m_w * this->m_h);
}
static void GetSum() //這里加上static
{
cout<<"sum = "<<s_sum<<endl;
}
};
int Rectangle::s_sum = 0; //初始化
int main()
{
cout<<"sizeof(Rectangle)="<<sizeof(Rectangle)<<endl;
Rectangle *rect1 = new Rectangle(3,4);
rect1->GetSum();
cout<<"sizeof(rect1)="<<sizeof(*rect1)<<endl;
Rectangle rect2(2,3);
rect2.GetSum(); //可以用對象名.函數名訪問
cout<<"sizeof(rect2)="<<sizeof(rect2)<<endl;
Rectangle::GetSum(); //也可以可以用類名::函數名訪問
system("pause");
return 0;
}上面注釋可見:對GetSum()加上static,使它變成一個靜態成員函數,可以用類名::函數名進行訪問。
那么靜態成員函數有特點呢?
1.靜態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訪問,包括靜態成員函數訪問靜態數據成員和訪問靜態成員函數;
2.非靜態成員函數可以任意地訪問靜態成員函數和靜態數據成員;
3.靜態成員函數不能訪問非靜態成員函數和非靜態數據成員;
4.調用靜態成員函數,可以用成員訪問操作符(.)和(->)為一個類的對象或指向類對象的指針調用靜態成員函數,也可以用類名::函數名調用(因為他本來就是屬于類的,用類名調用很正常)
看完上述內容是否對您有幫助呢?如果還想對相關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或閱讀更多相關文章,請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感謝您對億速云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