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使用flexible.js框架的示例分析,文中介紹的非常詳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一定要看完!
基本概念
1、視窗viewport
可能寫過移動端的朋友就知道viewport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可以簡單理解成:瀏覽器的可視區窗口??赡茉赑C端,viewport就是瀏覽器窗口的寬度高度。但在移動端設備上卻就有點復雜,具體的詳細介紹我就不介紹啦!可以自行百度...
2、物理像素
物理像素又被稱為設備像素,他是顯示設備中一個最微小的物理部件。每個像素可以根據操作系統設置自己的顏色和亮度。正是這些設備像素的微小距離欺騙了我們肉眼看到的圖像效果。
3、設備獨立像素
設備獨立像素也稱為密度無關像素,可以認為是計算機坐標系統中的一個點,這個點代表一個可以由程序使用的虛擬像素(比如說CSS像素),然后由相關系統轉換為物理像素。
4、CSS像素
CSS像素是一個抽像的單位,主要使用在瀏覽器上,用來精確度量Web頁面上的內容。一般情況之下,CSS像素稱為與設備無關的像素(device-independent pixel),簡稱DIPs。
5、屏幕密度
屏幕密度是指一個設備表面上存在的像素數量,它通常以每英寸有多少像素來計算(PPI)。
6、設備像素比
設備像素比簡稱為dpr,其定義了物理像素和設備獨立像素的對應關系。它的值可以按下面的公式計算得到:
設備像素比 = 物理像素 / 設備獨立像素
眾所周知,iPhone6的設備寬度和高度為375pt * 667pt,可以理解為設備的獨立像素;而其dpr為2,根據上面公式,我們可以很輕松得知其物理像素為750pt * 1334pt。
其實手淘框架的核心原理就是根據不同的width給網頁中html跟節點設置不同的font-size,然后所有的距離大小都用rem來代替,這樣就實現了不同大小的屏幕都適應相同的樣式了,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常用的移動設備。
iphone6: 375px*667px 實際像素:750px*1334px
iphone5: 320px*568px 實際像素:640px*1136px
iphone4: 320px*480px 實際像素:640px*960px
nexus5X(安卓): 411px *731px 實際像素:411px*731px
以上數據都來自于chrome瀏覽器- -?。?!
其實我們的iphone手機都是視網膜屏幕,所以我們的實際像素因該是無力像素*視網膜屏的倍數。
然而我們在實際的開發中ui給出的圖一般都是750X1334的,其實iphone6的像素和ui設計的像素是一樣大小的,但是我們的開發如果都是按照6的px來設計,那么我們的其它比6小尺寸屏幕的所有設備都會面臨width不夠的問題。flexible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應用中我們只要設置好他的公共比的像素就ok了,比如說如果ui圖的像素是750,那我們需要的就是750/10,我們需要的就是75,我們所有的width的固定px就都可以變換成用rem像素代替實現樣式統一例如我們width需要200px那么我們就可以這樣寫:
width=200rem/75;從而實現樣式的兼容(特別注意:因為css不支持樣式的計算,我們需要用less活著sass類似的css編譯執行就可以得到最終的rem的值了)
另外,我們根據不同dpr可以設置一些不同的樣式來實現視網膜屏幕的高清屏幕!
[data-dpr="1"] .selector { width: 10px; height: 32px; font-size: 14px; } [data-dpr="2"] .selector { width: 20px; height: 64px; font-size: 28px; }
我們根據不同的自定義屬性data-dpr來設置不同的width和height 從而達到不同dpr屏幕具有不同的屬性?。ㄟ@個位置一般用來處理圖片。。)
下面我們來講解一下flexible的源代碼:
;(function(win, lib) { })(window, window['lib'] || (window['lib'] = {}));
首先這個最外層結構是最基本的封裝類庫的方法:函數立即調用,這樣可以防止封裝方法污染全局變量,jquery的源碼也是一樣的道理!
var doc = win.document; var docEl = doc.documentElement; var metaEl = doc.querySelector('meta[name="viewport"]'); var flexibleEl = doc.querySelector('meta[name="flexible"]'); var dpr = 0; var scale = 0; var tid; var flexible = lib.flexible || (lib.flexible = {});
doc取文檔的document對象
docEl取到了我們html為根的整個dom樹,后期我們需要向html插入dpr和font-size就是用這個屬性
metaEl取meta標簽里面name=viewport的元素,沒有返回空,為了判斷是否有自己設置的meta值來做一些邏輯
flexibleEl取meta標簽里面name=flexible的元素,沒有返回空,為了判斷用戶是否自己手動的設置了一些meta值
dpr表示的是取你手機屏幕的dpr值
scale表示取你meta里面的scale,會根據不同的scale設置dpr
我們需要了解的大概就是上面的這些需要用到的屬性!
if (metaEl) { console.warn('將根據已有的meta標簽來設置縮放比例'); var match = metaEl.getAttribute('content').match(/initial\-scale=([\d\.]+)/); if (match) { scale = parseFloat(match[1]); dpr = parseInt(1 / scale); } } else if (flexibleEl) { var content = flexibleEl.getAttribute('content'); if (content) { var initialDpr = content.match(/initial\-dpr=([\d\.]+)/); var maximumDpr = content.match(/maximum\-dpr=([\d\.]+)/); if (initialDpr) { dpr = parseFloat(initialDpr[1]); scale = parseFloat((1 / dpr).toFixed(2)); } if (maximumDpr) { dpr = parseFloat(maximumDpr[1]); scale = parseFloat((1 / dpr).toFixed(2)); } } }
這段代碼是判斷你的meta標簽里面是不是設置了name=viewport屬性,如果你設置了viewport并且設置了initial-scale(初始屏幕的大?。┪覀儗⑷〉竭@個值作為dpr(做了邏輯運算,如果你的頁面初始的放大為二,那么我們的dpr會設置成0)
同理我們如果動態設置了meta我們直接就取出來然后設置dpr和scale
if (!dpr && !scale) { var isAndroid = win.navigator.appVersion.match(/android/gi); var isIPhone = win.navigator.appVersion.match(/iphone/gi); var devicePixelRatio = win.devicePixelRatio; if (isIPhone) { // iOS下,對于2和3的屏,用2倍的方案,其余的用1倍方案 if (devicePixelRatio >= 3 && (!dpr || dpr >= 3)) { dpr = 3; } else if (devicePixelRatio >= 2 && (!dpr || dpr >= 2)){ dpr = 2; } else { dpr = 1; } } else { // 其他設備下,仍舊使用1倍的方案 dpr = 1; } scale = 1 / dpr; } docEl.setAttribute('data-dpr', dpr);
之后如果我們動態設置了scale或者設置了meta標簽里面的name=flexible的inital-scale,那么我們就根據自己設置的dpr在判斷iphone手機的retina屏幕的dpr比值判斷不同型號的倍數,最后我們在html上設置了data-dpr自定義屬性。
if (!metaEl) { metaEl = doc.createElement('meta'); metaEl.setAttribute('name', 'viewport'); metaEl.setAttribute('content', 'initial-scale=' + scale + ', maximum-scale=' + scale + ', minimum-scale=' + scale + ', user-scalable=no'); if (docEl.firstElementChild) { docEl.firstElementChild.appendChild(metaEl); } else { var wrap = doc.createElement('div'); wrap.appendChild(metaEl); doc.write(wrap.innerHTML); } }
之后當我們之前沒有設置metaEl標簽的話,那么需要我們手動的去創建meta標簽,實現移動端的適配
function refreshRem(){ var width = docEl.getBoundingClientRect().width; if (width / dpr > 540) { width = 540 * dpr; } var rem = width / 10; docEl.style.fontSize = rem + 'px'; flexible.rem = win.rem = rem; } win.addEventListener('resize', function() { clearTimeout(tid); tid = setTimeout(refreshRem, 300); }, false); win.addEventListener('pageshow', function(e) { if (e.persisted) { clearTimeout(tid); tid = setTimeout(refreshRem, 300); } }, false);
這段代碼的目的就是監聽window里面的resize和pageshow方法來實現css樣式的重繪。
函數里面就是實現取到當前設備的width之后根據width計算出rem的具體值,rem代表html的font-size,這里的rem代表的是一個自定義的rem,而不是rem屬性!
if (doc.readyState === 'complete') { doc.body.style.fontSize = 12 * dpr + 'px'; } else { doc.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function(e) { doc.body.style.fontSize = 12 * dpr + 'px'; }, false); }
之后我們判斷document對象是否處于complete狀態,如果完成狀態我們給body一個font-size=12*dpr的值,否則我們判斷dom加載方法來實現body中的font-size的設置。這個設置是為了頁面中字體的大小,而html中的font-size是為了設置頁面的height,width等屬性。
以上是“使用flexible.js框架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感謝各位的閱讀!希望分享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