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中str字符串和unicode對象字符串如何實現拼接,具有一定借鑒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大有收獲,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str字符串
s = '中文' # s: <type 'str'>
s是個str對象,中文字符串。存儲方式是字節碼。字節碼是怎么存的:
如果這行代碼在python解釋器中輸入&運行,那么s的格式就是解釋器的編碼格式;
如果這行代碼是在源碼文件中寫入、保存然后執行,那么解釋器載入代碼時就將s初始化為文件指定編碼(比如py文件開頭那行的utf-8);
unicode對象字符串
unicode是一種編碼標準,具體的實現可能是utf-8,utf-16,gbk等等,這就是中文字符串和unicode有密切關系的原因。
python內部使用兩個字節存儲一個unicode對象(unicode對象并不只能是字符串,這兩個字節還可以存其他內容),為什么要用unicode而不用str呢,因為中文轉碼的緣故,因為unicode的優點是便于跨平臺。
s1 = u'中文' # s1: <type 'unicode'> s2 = unicode('中文', 'utf-8') # utf8是在指定解碼方式, s2: <type 'unicode'>
str字符串和unicode字符串拼接
只要注意正確的decode、encode方式,統一編碼后就能順利地拼接了。
# -*- coding: utf-8 -*- s1 = '中文' s2 = u'你好' print s1 + unicode(s2, 'utf-8') # 中文你好 print s1 + s2.decode('utf-8') # 中文你好 print s1.encode('utf-8') + s2 # 中文你好 print type(s1) # <type 'str'> print type(s2) # <type 'unicode'> print type(s1.decode('utf-8')) # <type 'unicode'> print type(s2.encode('utf-8')) # <type 'str'>
對于str要注意當前環境編碼方式,也許是控制臺那種設定好了的,也許是你自己在代碼中指定的。(看你的代碼是在哪里敲的了)
對于unicode對象,一般都是decode得到的,像直接【u'你好'】這種其實不是很常見,所以要注意字符串來源是什么編碼,比如從gbk文件或utf8文件中讀入的。
感謝你能夠認真閱讀完這篇文章,希望小編分享的“python中str字符串和unicode對象字符串如何實現拼接”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億速云,關注億速云行業資訊頻道,更多相關知識等著你來學習!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