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驗收測試工作的一點內容
軟件驗收測試是軟件開發結束后對軟件投入實際應用以前進行的最后一次質量檢驗活動。這就需要制定嚴格的評測標準,及詳細工作內容,才能圓滿的完成測試任務。本文重點講解軟件驗收測試的工作內容。
山東省軟件評測中心在進行軟件驗收測試時一般將工作內容分到以下7個步驟進行,實施步驟沒有明確要求,讀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步進行。
1. 軟件需求分析:了解軟件功能和性能要求、軟硬件環境要求等,并特別要了解軟件的質量要求和驗收要求。
2. 編制《軟件驗收測試計劃》和《項目驗收準則》:根據軟件需求和驗收要求編制測試計劃,制定需要測試的測試項,制定測試策略及驗收通過準則,并經過客戶參與的計劃評審。
3. 軟件驗收測試設計和測試用例設計:根據《軟件驗收測試計劃》和《項目驗收準則》編制測試用例,并經過評審。
4. 測試環境搭建:建立測試的硬件環境、軟件環境等。
5. 測試實施:測試并記錄測試結果。測試內容主要有以下8種方面,但不限于以下階段。
(1)、軟件功能確認測試:功能測試的主要內容包括軟件安裝、卸載測試,用戶手冊中提及的所有功能測試及邊界值測試。相對于測試內容其測試準則可以規定為被測系統是否可以按照用戶文檔中的描述能成功的安裝和卸載;用戶文檔中提到的所有功能是否可以順利執行,并符合用戶文檔給定的邊界值;軟件系統的運行是否與用戶文檔中的描述相互一致。因此可以說功能符合性測試是軟件系統最基本的測試。
(2)、安全可靠性測試:用戶權限限制測試、留痕功能測試、屏蔽用戶操作錯誤應答測試、系統備份與恢復手段測試、多用戶操作輸入數據有效性測試、異常情況及網絡故障對系統的影響測試。
(3)、易用性測試:易用性測試主要著重易學易用性、聯機幫助、功能操作程度的難易性、軟件界面清晰程度等幾個方面。其測試標準主要考察軟件的各個功能項的操作是否有聯機幫助,非計算機專業用戶是否可通過用戶手冊輕松操作。其目的是衡量軟件系統的普及推廣的難易度。
(4)、可擴充性測試:任何一個版本的軟件系統都有一定的使用周期,每格一段時間就需要升級,進行功能擴充。此外,有的軟件系統還需要與其它軟件系統進行數據交流。這就需要檢測軟件系統升級是否方便;是否留有非本系統的數據接口,以方便數據的傳輸。此項檢測的另一項主要任務就是檢測用戶是否可以通過修改配置文件或其它非編程方式修改或增減系統功能。
(5)、兼容性測試:兼容性測試是軟件測試中的重要一環,其測試內容是軟件在規定的不同操作系統中運行是否正常。在規定的不同數據庫系統上運行是否正常,以及在規定的不同型號的硬件環境中運行是否正常。
(6)、效率測試:隨著局域網站數的增加以及廣域網的使用,數據的網絡傳輸時間和存取時間逐漸變成軟件使用中的瓶頸,所以如何提高運行效率已成為各方面注意的焦點,也成為衡量軟件產品質量的指標之一。進行這一測試技術性較強,需要了解待測軟件系統采用什么樣的傳輸協議,已及什么樣的傳輸方式。測試時需要必要的測試環境及使用專用網絡測試工具。
(7)、資源占用率測試:系統資源一般是指內外存儲、CPU、通訊端口以及網絡帶寬等系統資源。如何合理利用系統資源是與軟件系統的性能密切相關的。例如,如果軟件系統運行的CPU利用率超過50%,或系統內存的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則系統運行的速度就會令人無法忍受;若隨意占有通訊端口就會照成一些通用的通訊軟件無法運行。同樣如果采用廣播式發送,就會占用網絡帶寬,使網絡的通訊速度降低。這些都會給用戶造成不變,使用戶不得不升級硬件系統或擴展網絡帶寬。因此,資源占有率的測試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
(8)、用戶文檔資料驗收:使用手冊對用戶可調用的所有功能有完整的描述;使用手冊能使正常執行其產品的用戶充分理解的產品的性能;使用手冊易于瀏覽,并有目錄和索引;文檔中的所有資料沒有錯誤的表達;文檔的內容說明與系統實際的結果相互一致;管理員手冊中具有軟件的標識和運行環境的說明;管理員手冊具有安裝和維護的有關說明;管理員手冊提供正常運行的邊界值。
6. 測試結果分析:根據驗收通過準則分析測試結果,作出驗收是否通過及測試評價。
7. 測試報告:根據測試結果編制缺陷報告和驗收測試報告,并提交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