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篇:
Fitnesse是一個有著非常好的創意的軟件。它試圖拉近開發者與用戶的距離。通過前面的介紹,大家可能也看出來了,其實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編碼(fixture)上。這些編碼一般來說要由測試人員來寫。那么就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有沒有必要對每個需求都制定驗收“表格”。如果這樣做,就意味著要寫非常非常多的fixture。寫這些代碼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而時間是昂貴的成本。在能取得大體相同的效果時,有沒有成本更少的辦法?
二、這些代碼本身是否存在bug,調試這些代碼以及日后維護這些代碼是否還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我曾經很熱衷于自動化測試工作的推進,但是后來我觀察到,如果一段自動化測試代碼寫出來僅僅執行幾次就完了,那么這種自動化我認為完全沒有意義。
三、所以,我的觀點是自動化只用在那些需要大量回歸、功能固定、相對底層的測試上就好了,測試代碼要盡量的簡單;盡量不要增加復雜的邏輯;盡量通用以提高利用率;所花費的時間要盡量少。
基于以上理解,我這里給出一個通用的fixture和fitnesse表格,此表格在我公司主要用于接口測試,當然也可以用于一般性的頁面檢查。實際運行將近兩年了,效果還可以。fitnesse內置的一些fixture應該有類似功能,但我覺得查找和學習使用的時間可能比自己寫更長,就自己寫了。
package calis.http;
import org.apache.http.impl.client.*;
import org.apache.http.client.methods.*;
import org.apache.http.HttpEntity;
import org.apache.http.HttpResponse;
import org.apache.http.util.EntityUtils;
public class Exist {
private String url=null;
private String key=null;
private String keys[]=null;
private String reponseStr;
private String result="NotExist";
public void setStartUrl(String url){
this.url=url;
}
public void setKeyWords(String s){
key=s;
if(key.charAt(0)!='/'){
key="/"+key;
}
keys=key.split("/");
}
public String verify(){
return result;
}
public void execute(){
DefaultHttpClient httpclient = new DefaultHttpClient();
HttpGet httpget = new HttpGet(url);
try{
HttpResponse response = httpclient.execute(httpget);
HttpEntity entity = response.getEntity();
if (entity != null) {
reponseStr=EntityUtils.toString(entity,"UTF-8");
if(keys.length>1){
boolean judge=true;
for(int i=1;i<keys.length;i++){
if(reponseStr.contains(keys[i])){
judge=judge&&true;
}else judge=false;
}
if(judge){
result="ok";
}
}
}
}catch(Exception e){
result="NoExist";
}finally{
httpclient.getConnectionManager().shutdown();
}
}
public void reset(){
result="NoExist";
}
}表格是這樣的:
calis.http.Exist | ||
start url | key words | verify? |
http://cn.bing.com/search?q=%E4%B8%AD%E5%9B%BD | 中國/××× | ok |
http://www.126.com | 郵箱帳號登錄/動態密碼登錄 | ok |
…… | …… | ok |
使用也很簡單,在start url輸入地址,檢查返回的字符串中是否全部包含了key words指定的字符串。每個字符串用/分隔。如果全部包含了返回ok,未全部包含返回NoExist。盡管很簡單,但非常通用,可以用于檢測一切支持get請求而返回的html、xml、json等多種格式數據。
上述代碼中已知的問題有:
1.對非utf-8格式的返回不支持
2.只支持“與”檢查,不支持關鍵字的其他邏輯關系
3.未對html上的轉義符做處理,比如在頁面上顯示為<,其實編碼是<,那么需要檢查<而不是<
4.由于關鍵字是由/分隔,那么檢測返回值中是否含有/是做不到的。
鑒于我一向堅持的觀點——測試代碼要盡量簡單,我無意改進這些內容。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