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統中,驅動程序與內核的交互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注冊設備:
register_chrdev
(用于字符設備)或register_blkdev
(用于塊設備)。設備文件創建:
mknod
命令或內核函數device_create
來創建這些設備文件。請求隊列和處理:
make_request_fn
或queue_rq_fn
。中斷處理:
內存映射:
ioremap
函數來實現,它將物理地址轉換為內核虛擬地址。同步機制:
釋放資源:
模塊加載和卸載:
insmod
和rmmod
命令來加載和卸載模塊。在模塊的初始化函數中,驅動程序會執行上述的注冊和資源分配操作;在退出函數中,它會執行資源釋放和注銷操作。與用戶空間通信:
遵循內核編程規范:
通過這些步驟,Linux驅動程序能夠與內核緊密協作,提供硬件設備的抽象層,使得用戶空間應用程序可以不必關心底層硬件的細節,就能夠方便地使用各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