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中,readdir()
函數用于讀取目錄中的條目。它返回一個指向dirent
結構體的指針,該結構體包含有關目錄條目的信息。以下是dirent
結構體的定義:
struct dirent {
long d_ino; // inode號
off_t d_off; // 偏移量
unsigned short d_reclen; // 名稱長度
char d_name[]; // 目錄條目名稱
};
下面是dirent
結構體中各個字段的詳細解釋:
d_ino
:這是一個long
類型的字段,表示目錄條目的inode號。inode是Linux文件系統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包含了文件的元數據,如文件大小、權限、所有者等。
d_off
:這是一個off_t
類型的字段,表示目錄條目在目錄文件中的偏移量。這個偏移量可以用于下次調用readdir()
函數時,從上次讀取的位置繼續讀取。
d_reclen
:這是一個unsigned short
類型的字段,表示目錄條目名稱的長度(不包括空字符)。
d_name
:這是一個可變長度的字符數組,用于存儲目錄條目的名稱。數組的大小取決于目錄條目名稱的長度,因此在解析dirent
結構體時,需要根據d_reclen
字段的值來確定d_name
數組的實際大小。
使用readdir()
函數讀取目錄條目的示例代碼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dirent.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DIR *dir;
struct dirent *entry;
dir = opendir("."); // 打開當前目錄
if (dir == NULL) {
perror("opendir");
exit(EXIT_FAILURE);
}
while ((entry = readdir(dir)) != NULL) {
printf("Inode: %ld, Name: %s\n", entry->d_ino, entry->d_name);
}
closedir(dir);
return 0;
}
這段代碼首先打開當前目錄,然后使用readdir()
函數循環讀取目錄中的每個條目,并打印出它們的inode號和名稱。最后,關閉目錄并退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