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上運行Kubernetes(K8S)時,有幾個關鍵點需要注意,以確保集群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注意事項:
1. 系統要求
- 硬件要求:每臺Linux系統至少需要2GB內存和2個CPU,推薦使用CentOS 7.5或以上版本。
- 網絡配置:所有節點之間可以相互ping通,確保網絡互通。
2. 安全配置
- 關閉防火墻:在初始化節點之前,關閉防火墻以允許必要的端口通信。
- 禁用SELinux:臨時或永久禁用SELinux,以允許容器訪問主機文件系統。
- 關閉Swap分區:禁用Swap分區以防止資源爭用。
3. 資源管理
- 設置資源請求:為Pod設置適當的CPU和內存請求,以避免節點過載。
- 使用VerticalPodAutoscaler:自動化Pod的資源請求和限制調整。
4. 版本兼容性
- 避免跨版本升級:Kubernetes版本向下兼容性差,建議逐個版本升級。
- 插件兼容性:確保使用的插件與Kubernetes版本兼容。
5. 網絡模型
- 選擇合適的網絡模式:確保網絡模式(如橋接模式或NAT模式)在所有節點上一致,以避免網絡問題。
6. 監控和日志
- 定期審計和監控:使用工具如Prometheus和Grafana監控集群狀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 日志管理:定期檢查Kubernetes組件的日志,以便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7. 安全性增強
- 使用RBAC進行訪問控制:利用Kubernetes的RBAC功能,實現對集群資源和操作的精細控制。
- 加密敏感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
8. 常見問題處理
- 防火墻問題:如果遇到“cannot allocate memory”或“no route to host”錯誤,檢查防火墻設置和網絡配置。
通過注意以上這些方面,可以在Linux上成功運行和管理Kubernetes集群,確保其高效、穩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