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ntOS上選擇Kubernetes存儲方案時,需結合數據持久性、性能、擴展性、運維成本等因素,以下是常見方案及適用場景:
- 本地存儲
- emptyDir:臨時存儲,Pod刪除后數據清除,適合無狀態應用。
- hostPath:宿主機目錄掛載,半持久化,增加節點耦合,適合單節點測試。
- 網絡存儲
- NFS:簡單易用,支持多Pod共享,適合中小規模文件存儲,但性能有限。
- iSCSI/SAN:塊存儲,適合傳統企業存儲遷移,需依賴外部存儲設備,擴展性一般。
- 分布式存儲
- CephFS/GlusterFS:高可用、可擴展,支持共享存儲,適合大規模數據處理,CephFS適合文件存儲,GlusterFS適合塊/對象存儲。
- MinIO:對象存儲,兼容S3 API,適合備份、AI訓練等場景,需搭配Kubernetes存儲類使用。
- Kubernetes原生存儲
- Longhorn/IOMesh:云原生設計,支持自動擴縮容和故障恢復,適合有狀態應用,需結合Kubernetes Operator部署。
選擇建議:
- 高可用/擴展性需求:選CephFS、GlusterFS或Longhorn。
- 低成本/簡單場景:選NFS或MinIO。
- 云原生環境:優先Longhorn、IOMesh等原生方案。
- 性能敏感型應用:選塊存儲(如iSCSI、RBD)或云SSD。
具體配置可參考各工具的官方文檔,同時需注意存儲卷的權限管理及安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