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核編譯的時間可以根據多種因素變化,包括您的電腦配置、所選內核版本以及是否使用并行編譯選項等。以下是一些關于Linux內核編譯的相關信息:
編譯時間因素
- 電腦配置:服務器的CPU核心數量、內存大小以及磁盤I/O性能都會影響編譯時間。例如,在E5-2640v4雙路服務器上編譯可能只需1分36秒,而在配備AMD R7-4800H的筆記本電腦上則可能需要2分25秒。
- 內核版本和配置:不同的Linux內核版本以及不同的內核配置選項(如啟用的功能、驅動支持等)會影響編譯的復雜性和所需時間。
- 編譯選項:使用
make -j$(nproc)
命令可以進行并行編譯,利用多核處理器的并行能力,從而顯著減少編譯時間。
編譯技巧
- 使用ccache:ccache可以緩存編譯的中間結果,以便在再次編譯時節省時間,尤其對于頻繁修改內核代碼的情況非常有效。
- 利用tmpfs:將ccache的緩存文件設置在tmpfs上,可以減少磁盤I/O操作,提高編譯速度。盡管這可能需要足夠的內存來負擔tmpfs的開銷,但對于大項目來說,使用tmpfs是有益無害的。
- 多機器編譯:通過distcc等工具,可以在多臺機器上分布式編譯,這對于大型項目來說可以顯著提高編譯速度。
查看編譯時間
如果您想查看Linux內核的編譯時間,可以使用zgrep LINUX_COMPILE_TIME /proc/config.gz
命令。這需要zgrep命令和/proc/config.gz文件的支持。
請注意,編譯Linux內核是一個相對復雜且耗時的過程,建議在熟悉整個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