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untu系統中排查Node.js日志中的內存泄漏,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監控內存使用
- 工具監控:使用
top
、htop
或pm2
等工具實時查看Node.js進程的內存占用情況,觀察是否存在持續增長。
- 代碼內監控:在代碼中通過
process.memoryUsage()
定期打印內存使用信息,或使用memwatch-next
、heapdump
等庫生成內存快照。
二、生成與分析內存快照
- 生成快照:使用
heapdump
模塊生成堆快照文件,或在啟動應用時添加--inspect
參數,通過Chrome DevTools的Memory面板分析內存。
- 對比分析:對比不同時間點的快照,查找占用內存持續增長的對象,重點關注全局變量、閉包、事件監聽器等可能泄漏的點。
三、定位泄漏點
- 檢查代碼邏輯:重點排查未釋放的全局變量、閉包中未解除的引用、未移除的事件監聽器、定時器未清除等問題。
- 使用調試工具:通過Chrome DevTools的Debugger功能,逐步跟蹤對象引用鏈,定位泄漏源頭。
四、修復與優化
- 修復泄漏:根據分析結果,移除不必要的全局變量,及時清除定時器和事件監聽器,優化閉包使用。
- 代碼優化:減少臨時對象創建,使用流處理大文件,合理控制緩存大小并定期清理。
- 工具輔助:使用
memwatch-next
等庫監控內存泄漏,或在生產環境中通過PM2實現自動重啟。
五、驗證與持續監控
- 壓力測試:模擬高負載場景,觀察內存使用是否穩定,確認泄漏是否修復。
- 長期監控:部署后持續通過日志和監控工具觀察內存趨勢,避免引入新的泄漏點。
參考工具:heapdump
、memwatch-next
、Chrome DevTools、p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