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從系統配置、網絡優化、資源管理、監控與高可用等方面提升Kubernetes在Ubuntu上的穩定性,具體如下:
- 系統配置優化
- 更新系統及軟件包:執行
sudo apt-get update和sudo apt-get upgrade,確保系統組件為最新版本。
- 禁用Swap:執行
sudo swapoff -a并修改/etc/fstab永久禁用,避免內存不足時影響性能。
- 加載內核模塊:加載
overlay和br_netfilter模塊,添加到/etc/modules-load.d/k8s.conf中。
- 調整sysctl參數:設置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1等參數,優化網絡轉發,添加到/etc/sysctl.d/k8s.conf。
- 網絡優化
- 選擇高性能CNI插件:如Calico、Cilium,提升Pod間通信效率。
- 優化Service和Ingress:通過合理配置實現負載均衡和流量管理。
- 資源管理與調度
- 設置資源配額與限制:為Pod和Namespace配置CPU/內存請求與限制,避免資源爭搶。
- 利用親和性與反親和性:通過
NodeAffinity等規則優化Pod分布,提升資源利用率和可靠性。
- 啟用Pod自動伸縮:使用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HPA)根據指標自動調整Pod數量。
- 監控與日志
- 部署監控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實時監控集群資源、Pod狀態等指標。
- 集中化日志管理:使用Fluentd等工具收集日志,便于故障排查。
- 高可用部署
- 多Master節點配置:通過kubeadm部署多個控制平面節點,搭配HAProxy+Keepalived實現高可用。
- etcd集群優化:部署3節點及以上etcd集群,存儲于SSD,提升數據可靠性和讀寫性能。
- 其他優化
- 定期更新組件:保持Kubernetes及相關組件為最新版本,獲取性能改進和安全補丁。
- 選擇合適的存儲插件:如Ceph、GlusterFS,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數據持久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