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在CentOS上的資源調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調度器的工作原理
Kubernetes的調度器(kube-scheduler)負責將Pod分配到集群中的合適節點上。調度過程分為幾個部分:首先是過濾掉不滿足條件的節點,這個過程稱為預算策略(predicate);然后對通過的節點按照優先級排序,這個是優選策略(priorities);最后從中選擇優先級最高的節點。
調度策略的關鍵組成部分
- 預選(Predicates):過濾掉不滿足條件的節點,如資源不足、標簽不匹配等。
- 優選(Priorities):為通過預選的節點打分,如資源余量、親和性規則等,選擇最優節點。
- 資源限制:為Pod指定所需的資源量,以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
- 親和性與反親和性:允許Pod根據節點的標簽或其他Pods的位置來選擇調度位置,從而優化資源利用和避免資源爭用。
- 污點與容忍:節點可以設置污點以防止某些Pods調度到該節點上,而Pods可以定義容忍以允許調度到有相應污點的節點上。
- 資源拓撲感知調度:根據節點的NUMA拓撲結構進行CPU分配,減少CPU爭用。
自定義調度器
對于特定需求,可以實現自定義調度器來滿足特殊的調度要求。
通過合理配置這些調度策略,可以顯著提高Kubernetes集群的資源利用率和應用程序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