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Sniffer識別攻擊的核心流程與方法
Linux Sniffer通過捕獲、過濾、分析網絡數據包,結合流量特征、協議規則及異常行為檢測,識別潛在網絡攻擊。以下是具體實現步驟與常見攻擊類型的識別邏輯:
tcpdump
等命令行工具捕獲指定接口(如eth0
)的原始數據包,例如實時捕獲所有流量的命令為sudo tcpdump -i eth0
;若需保存數據包供后續分析,可添加-w
參數(如sudo tcpdump -i eth0 -w capture.pcap
)。port 80
;捕獲HTTPS流量:port 443
);src 192.168.1.100
;捕獲發往某IP的流量:dst 10.0.0.1
);icmp
,常用于Ping攻擊檢測)。.pcap
文件(如capture.pcap
),使用Wireshark等圖形化工具打開,直觀查看數據包的源/目的地址、協議類型、數據負載、流量大小等詳細信息,便于深入識別攻擊特征。tcpdump
的統計功能(如-c
計數、-q
簡潔模式)或iftop
(實時帶寬監控)、nload
(流量趨勢圖)工具,發現異常高流量(遠超過正常業務帶寬)或突發流量(短時間內流量激增);tcpdump 'tcp[tcpflags] & (tcp-syn) != 0'
)且無對應ACK響應,可能是SYN Flood攻擊;或大量UDP數據包(如DNS放大攻擊的UDP/53端口流量)。tcpdump 'port 80 and (tcp[((tcp[12:1] & 0xf0) >> 2):4] = 0x504f5354)'
捕獲POST請求),分析數據包中的URL參數或表單數據,查找SQL關鍵字(如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OR '1'='1'--
、UNION SELECT
、DROP TABLE
),這些關鍵字通常出現在惡意注入嘗試中。http.response
),檢查響應體中的HTML/JavaScript代碼,查找可疑腳本(如<script>alert('XSS')</script>
、javascript:eval()
、onerror=
),這些腳本可能被注入到網頁中,竊取用戶Cookie或其他敏感信息。signature.conf
),匹配已知攻擊的特征字符串(如SQL注入的關鍵字、DDoS的SYN Flood模式)。當數據包與簽名匹配時,觸發警報。通過上述流程與技術,Linux Sniffer可有效識別網絡中的常見攻擊,為安全團隊提供及時的威脅情報,助力快速響應與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