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untu上實現Oracle數據庫的高可用性通常涉及以下幾種技術和步驟:
使用Oracle Data Guard實現數據保護
- 部署:部署兩個或多個Oracle數據庫實例,一個作為主數據庫(Primary),其他的作為備用數據庫(Standby)。
- 配置redo日志歸檔:在主數據庫上配置redo日志歸檔模式,確保redo日志被自動歸檔到歸檔日志文件。
- 創建standby redo日志組:在主數據庫上創建一個或多個standby redo日志組,用于傳輸redo數據到備用數據庫。
- 配置備用數據庫:在備用數據庫實例上啟用Data Guard,并將其配置為standby數據庫。
- 數據同步:配置主數據庫和備用數據庫之間的數據同步,可以選擇同步(Synchronous)、異步(Asynchronous)或者混合(Mixed)模式。
- 自動故障切換:設置自動故障切換機制,當主數據庫出現故障時,備用數據庫可以自動接管服務。
- 定期測試:定期測試故障切換過程,確保高可用性配置的可靠性。
使用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RAC)
- 集群配置:配置多個Oracle數據庫實例,共享同一個數據庫存儲,實現故障轉移和負載均衡。
- 高可用性:通過RAC實現數據庫的水平擴展和故障轉移,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使用Keepalived實現高可用性
- 安裝Keepalived:在兩臺數據庫服務器上安裝和配置Keepalived。
- 配置VRRP:通過Keepalived配置VRRP,使得兩臺數據庫服務器能夠互相發送VRRP報文,形成服務器高可用。
- 監聽配置:在Keepalived配置文件中監聽數據庫服務器的真實IP地址的3306端口。
使用Docker容器化部署
- 安裝Docker:在Ubuntu上安裝Docker,并使用Docker容器化部署Oracle數據庫。
- 容器管理:通過Docker容器管理數據庫實例,可以快速部署和擴展數據庫。
請注意,以上信息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實際的高可用性和容災方案可能需要更復雜的配置和更多的組件。建議參考Oracle官方文檔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和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