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與軟件更新
保持Debian系統和Docker引擎最新狀態是安全基礎。定期執行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更新系統及軟件包,修復已知漏洞;安裝Docker時優先選擇官方存儲庫,避免使用舊版本或未經認證的鏡像。
用戶與權限管理
遵循最小權限原則,避免以root身份操作Docker。創建普通用戶并加入docker組(sudo usermod -aG docker <用戶名>),限制對Docker資源的訪問;容器內運行應用時使用非root用戶,通過Dockerfile的USER指令切換(如RUN groupadd -r mygroup && useradd -r -g mygroup myuser && USER myuser),降低容器逃逸后的破壞范圍。
鏡像安全管控
使用可信鏡像源(如Docker Hub官方鏡像),并通過docker pull命令驗證鏡像哈希值(如--disable-content-trust=false);定期用Trivy、Clair等工具掃描鏡像(如trivy image <鏡像名>),檢測并修復已知漏洞;采用多階段構建精簡鏡像,僅包含必要組件(如FROM debian:bullseye-slim作為基礎鏡像),減少攻擊面。
網絡隔離與訪問控制
通過Docker網絡模式隔離容器,如bridge模式(默認)配合自定義網絡(docker network create --subnet=172.18.0.0/16 mynet),限制容器間通信;使用--cap-drop移除不必要的權限(如docker run --cap-drop=ALL --cap-add=NET_BIND_SERVICE <鏡像>),關閉容器內不必要的系統調用;配置防火墻(如ufw)限制入站端口,僅開放HTTP(80)、HTTPS(443)等必要端口。
運行時安全配置
修改Docker守護進程配置文件(/etc/docker/daemon.json),啟用關鍵安全選項:
"userns-remap": "default",將容器內用戶ID映射到宿主機不同用戶,減少權限提升風險;"log-driver": "json-file",配合"log-opts": {"max-size": "100m"}限制日志大小,避免日志膨脹;"storage-driver": "overlay2"(Debian推薦),提升性能與穩定性;--cpus(如--cpus="1.0")、--memory(如--memory="512m")限制容器資源,防止單個容器耗盡系統資源。安全模塊啟用
啟用AppArmor或SELinux限制容器權限。對于AppArmor,使用默認配置文件運行容器(docker run --security-opt apparmor=docker-default <鏡像>);對于SELinux,設置--security-opt label=type:container_runtime_t,限制容器對宿主機文件的訪問。這些模塊可有效阻止容器內惡意進程越權操作。
監控與審計
開啟Docker日志記錄(dockerd --log-level=info),通過journalctl -u docker.service查看守護進程日志;使用Logwatch、EL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等工具集中收集、分析日志,實時監控容器運行狀態;部署Fail2ban防止暴力破解,自動封禁異常IP。
漏洞掃描自動化
將漏洞掃描集成到CI/CD流程,如GitHub Actions或Jenkins中添加Trivy掃描步驟(trivy image --exit-code 1 --severity HIGH <鏡像>),在鏡像推送至倉庫前自動檢測漏洞,及時修復問題,避免漏洞進入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