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untu系統分區時,有幾個關鍵的注意事項需要考慮,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性能。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注意事項和建議:
-
硬盤格式選擇:
- MBR與GPT:傳統BIOS系統推薦使用MBR格式,最大支持2TB硬盤;UEFI系統推薦使用GPT格式,支持更大容量硬盤和更多分區。
-
分區建議:
- /根分區:至少20GB,推薦30GB或更大,用于存儲操作系統和核心文件。
- 交換分區(swap):建議大小為物理內存的1至2倍,如果內存足夠大,可以省略。
- /home分區:根據用戶需求分配空間,建議單獨分區以保護用戶數據。
- /boot分區:建議200MB左右,用于存放啟動文件。
- EFI分區(UEFI系統):建議512MB左右,用于存放EFI引導文件。
-
文件系統選擇:
- ext4:Ubuntu的默認文件系統,提供良好的性能和穩定性。
- NTFS:用于與Windows系統共享數據。
- FAT32:適用于需要跨系統文件共享的情況。
-
分區操作注意事項:
- 在進行分區操作之前,務必備份所有重要數據到外部存儲設備,以防分區過程中出現意外導致數據丟失。
- 使用圖形化工具如GParted或命令行工具如fdisk、parted、cfdisk等可以更直觀地進行分區操作。
- 在進行分區操作時,務必小心謹慎,確保每一步都正確無誤。如果對分區不太熟悉,可以參考官方文檔或尋求社區的幫助。
-
分區方案的靈活擴展建議:
- 內存較大時(如≥32GB):系統幾乎不會用到Swap,可以選擇將Swap空間減少到2GB-4GB,甚至完全不設置,以節省硬盤空間和減少不必要的讀寫。
- 雙系統用戶(如Windows + Ubuntu):預留未分配空間,在安裝Ubuntu之前,務必在Windows系統中通過磁盤管理工具壓縮卷,騰出足夠的“未分配空間”給Ubuntu。
-
使用LVM(邏輯卷管理):
- LVM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允許你在不重新分區的情況下動態調整邏輯卷的大小,甚至跨多個物理硬盤創建邏輯卷,非常適合需要頻繁調整分區大小的場景。
通過遵循這些注意事項和建議,可以確保在Ubuntu系統分區時避免常見的問題,并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