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與軟件更新:修補基礎漏洞
保持Debian系統和Docker引擎最新是安全基礎。Debian安全團隊定期發布安全更新,修復內核漏洞(如Dirty Cow)和Docker守護進程缺陷;Docker官方也會推送鏡像引擎漏洞補丁。通過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
命令更新系統,使用docker pull
拉取最新鏡像,及時修補已知漏洞,降低被攻擊風險。
用戶與權限管理:最小化權限原則
避免以root用戶運行容器,減少潛在攻擊破壞范圍??赏ㄟ^三種方式實現:在Dockerfile中使用USER
指令創建非root用戶(如RUN groupadd -r mygroup && useradd -r -g mygroup myuser && USER myuser
);通過-u
參數運行容器(如docker run -u 1001 nginx
);啟用Docker用戶命名空間(在/etc/docker/daemon.json
中添加"userns-remap": "default"
并重啟Docker),將容器內用戶映射到宿主機非特權用戶。此外,避免直接以root登錄系統,使用sudo
執行特權命令。
鏡像安全:從可信源構建精簡鏡像
選擇官方或可信來源(如Docker Hub官方倉庫)的基礎鏡像(如debian:bullseye-slim
),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鏡像;通過docker scan
或第三方工具(如Trivy、Clair)掃描鏡像,識別并修復已知漏洞(如CVE);使用多階段構建精簡鏡像,僅包含運行應用所需的依賴(如COPY --from=builder /app /app
),減少攻擊面;避免在鏡像中存儲敏感信息(如密鑰、密碼),通過環境變量或外部掛載(如Docker Secrets)管理。
網絡隔離與訪問控制:限制容器通信
使用Docker網絡模式隔離容器:默認的bridge
模式通過NAT隔離容器網絡,overlay
模式適用于跨主機容器通信,none
模式禁用網絡;通過--network
參數指定網絡(如docker run --network my_bridge nginx
);配置防火墻(如ufw
或iptables
)限制入站/出站流量,僅開放必要端口(如HTTP的80端口、HTTPS的443端口);使用--cap-drop
移除容器不必要的權限(如docker run --cap-drop=ALL --cap-add=NET_BIND_SERVICE nginx
),限制容器對宿主機資源的訪問。
內核安全模塊:強化系統調用與文件訪問
啟用Linux內核安全模塊,增加容器運行時的安全約束:
/etc/docker/daemon.json
中添加"seccomp-profile": "/etc/docker/seccomp.json"
),或自定義配置文件(如docker run --security-opt seccomp=./custom_seccomp.json nginx
);docker-default
profile(docker run --security-opt apparmor=docker-default nginx
),可自定義profile(如apparmor_parser -r /etc/apparmor.d/custom_profile
);--security-opt label=type:svirt_lxc_net_t
限制容器訪問。Docker守護進程安全:保護API與套接字
限制Docker守護進程套接字訪問:默認套接字(/var/run/docker.sock
)由root用戶和docker
組擁有,避免將用戶加入docker
組(除非必要);使用TLS加密Docker API通信(生成證書并配置--tlsverify
、--tlscacert
等參數),防止未經授權的遠程訪問;避免將/var/run/docker.sock
掛載到容器內(如-v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防止容器內進程控制Docker守護進程。
監控與日志:及時發現異常行為
開啟Docker日志記錄(--log-level info
),收集容器運行日志(如docker logs -f <container_id>
);使用系統日志工具(如journalctl -u docker.service
)監控Docker守護進程日志;部署監控工具(如Prometheus+Grafana)監控容器資源使用(CPU、內存、磁盤),設置告警閾值(如內存使用超過80%時觸發告警);使用安全審計工具(如Auditd)記錄系統調用,分析異常行為(如頻繁的execve
調用)。
漏洞掃描與持續安全:自動化檢測
將漏洞掃描集成到CI/CD流程,實現自動化安全檢測。例如,使用Trivy掃描鏡像(trivy image my-nginx
),輸出漏洞報告(包含嚴重程度、描述、修復建議);在代碼提交或鏡像推送時觸發掃描,阻止包含高危漏洞的鏡像部署;定期手動掃描系統(如docker scan $(docker ps -q)
),及時修復新發現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