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ntOS系統中,Nginx的緩存策略可以通過配置proxy_cache_path和proxy_cache_key等指令來實現。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步驟和示例配置:
如果你還沒有安裝Nginx,可以使用以下命令進行安裝:
sudo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sudo yum install nginx
編輯Nginx配置文件(通常是/etc/nginx/nginx.conf或/etc/nginx/conf.d/default.conf),添加或修改以下內容來設置緩存路徑:
http {
# 緩存路徑
proxy_cache_path /var/cache/nginx levels=1:2 keys_zone=my_cache:10m max_size=1g inactive=60m use_temp_path=off;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example.com;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backend_server;
proxy_cache my_cache;
proxy_cache_valid 200 302 10m;
proxy_cache_valid 404 1m;
add_header X-Proxy-Cache $upstream_cache_status;
}
}
}
proxy_cache_path: 設置緩存路徑和相關參數。
/var/cache/nginx: 緩存文件的存儲路徑。levels=1:2: 緩存目錄的層級結構。keys_zone=my_cache:10m: 定義緩存區域,my_cache是緩存區域的名稱,10m是分配給該區域的內存大小。max_size=1g: 緩存的最大總大小。inactive=60m: 文件在緩存中保持不活動的最大時間。use_temp_path=off: 是否使用臨時路徑來存儲緩存文件。proxy_cache: 指定使用的緩存區域。
proxy_cache_valid: 設置不同HTTP狀態碼的緩存有效期。
200 302 10m: 對于200和302狀態碼的響應,緩存10分鐘。404 1m: 對于404狀態碼的響應,緩存1分鐘。add_header X-Proxy-Cache $upstream_cache_status: 添加一個自定義頭部,顯示當前請求是否從緩存中獲取。
保存配置文件后,重啟Nginx以應用更改: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你可以通過訪問你的網站并檢查響應頭中的X-Proxy-Cache字段來驗證緩存是否生效。
緩存鍵:可以使用proxy_cache_key指令來自定義緩存鍵。
proxy_cache_key "$scheme$proxy_host$request_uri$is_args$args";
緩存方法:可以限制緩存的方法。
proxy_cache_methods GET HEAD;
緩存控制:可以更細粒度地控制緩存行為。
proxy_cache_bypass $http_pragma;
proxy_no_cache $http_pragma;
通過這些配置,你可以根據具體需求調整Nginx的緩存策略,以提高性能和減少服務器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