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分區后磁盤清理指南
分區后,可通過查看磁盤狀態→定位大文件→清理緩存/臨時文件→管理軟件包→清空回收站→使用工具輔助的流程釋放空間,以下是具體方法:
在進行清理前,需先明確哪些分區或目錄占用空間較大,避免盲目操作。常用命令如下:
df -h:查看所有分區的磁盤使用情況(包括總容量、已用空間、可用空間及掛載點),重點關注/(根分區)、/home(用戶數據分區)等常用分區。du -sh *:查看當前目錄下各文件/目錄的大?。ㄈ?code>du -sh ~查看用戶主目錄大?。?,可遞歸定位大文件。ncdu(交互式工具):安裝后(sudo apt install ncdu),運行ncdu /可直觀顯示根目錄下各目錄的大小,支持鍵盤導航快速定位大文件。緩存和臨時文件是磁盤空間的“常駐大戶”,定期清理可快速釋放空間:
.deb),可通過以下命令清理:
sudo apt clean:完全刪除APT緩存(包括所有已下載的包文件);sudo apt autoclean:僅刪除過期的包文件(不再需要的舊版本)。/tmp目錄用于存放臨時文件(如軟件安裝時的臨時文件),可通過sudo rm -rf /tmp/*清空(需謹慎,避免刪除正在使用的臨時文件)。~/.cache目錄(如~/.cache/thumbnails存放縮略圖),可通過rm -rf ~/.cache/*清理。~/.local/share/Trash,可通過rm -rf ~/.local/share/Trash/*清空。無用軟件包和舊內核會占用大量磁盤空間,需及時清理:
sudo apt remove --purge package_name卸載指定軟件(--purge選項會同時刪除配置文件);若要刪除所有不再需要的依賴包(如卸載軟件后遺留的庫文件),可使用sudo apt autoremove。dpkg -l | grep linux-image(排除當前正在使用的內核,通常標識為ii狀態);sudo apt purge linux-image-x.x.x-xx-generic(替換為舊內核版本號)。日志文件(如/var/log目錄下的.log文件)會隨時間增長占用大量空間,可通過以下方法清理:
sudo find /var/log -type f -name "*.log" -exec truncate -s 0 {} \;(將所有.log文件大小截斷為0,保留文件結構)。sudo find /var/log -type f -name "*.log" -mtime +30 -exec rm {} \;(刪除30天前的.log文件)。logrotate工具(系統自帶)自動壓縮舊日志,避免日志文件無限增長(默認配置在/etc/logrotate.conf)。若不熟悉命令行,可使用以下圖形化工具簡化操作:
baobab命令打開,可直觀顯示磁盤空間使用情況,支持“分析”后選擇大文件/目錄刪除。sudo apt install bleachbit安裝,運行后選擇需清理的項目即可。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gerardpuig/ppa)安裝,可清理無效軟件包、縮略圖緩存等。/home目錄下的文檔、照片),避免誤刪。rm -rf:該命令會遞歸刪除目錄及內容,切勿在根目錄(/)或系統關鍵目錄(如/etc、/usr)下使用。0 3 * * * /path/to/cleanup_script.sh,每天凌晨3點自動清理臨時文件)。通過以上步驟,可有效清理Ubuntu分區后的無用文件,釋放磁盤空間,提升系統性能。